[实用新型]一种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7833.3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刘武生;程静敏;张宏斌;何宏盛;刘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7/3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泡沫 桁架 模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小箱梁施工,更具体地说是公路小箱梁内模设计,同时也可应用于板梁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国家加大对西部偏远山区的基础建设,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其中公路小箱梁预制在公路建设中占有较大比例。因小箱梁端部比中部混凝土厚,不能实现整体钢模脱模,故不能采用整体式钢模进行施工。现小箱梁预制内模多采用特制可拆卸式模板或泡沫,特制可拆卸模板相互间以卡扣相连,内部设支架,由于公路小箱梁内腔高度一般不大于70cm,所以作业人员在小箱梁内部作业极其不便。若内模模板全不采用泡沫,由于泡沫不能重复使用,施工成本大。
目前,传统的公路小箱梁内模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小箱梁内部操作空间狭小,不方便作业,且作业环境差;
2. 内模标高控制困难,且常常精度难以保证;
3. 内模板采用特制可拆卸式模板,相互间多块式卡扣相连,拆模不便,费工费时;
4. 采用泡沫作为内模模板,虽然可以改善作业人员作业环境,但是泡沫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施工投入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利用泡沫和钢材自身结构特点,提供一种适用更广的一种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设计,可大大减少泡沫的使用量,减少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包括有钢箱、泡沫环板,泡沫环板外侧浇注有梁体,所述钢箱的后端支撑有端支撑架,端支撑架是由端支腿以及托置于钢箱底面上的千斤顶构成,钢箱的中部铰接有中支腿,钢箱的前端连接有U型卡槽。
所述的钢箱的两端分别设有水准气泡。
所述的泡沫环板由四块泡沫板构成。
利用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
a、首先在台座上绑扎梁体钢筋,此时将泡沫环板与钢箱组合,泡沫环板分四块泡沫板,每块泡沫板之间采用两面胶连接,泡沫板固定完毕后进行钢箱移动,通过端支撑架和中支腿共同支撑钢箱移动,当中支腿移动至台座边缘时,中支腿已经阻碍钢箱移动,故需将中支腿旋转收起,继续推动钢箱前行,两个钢箱快移动就位时,将钢箱中间U型卡槽对准,实现钢箱对接;
b、然后调整钢箱标高,标高通过调整两端千斤顶控制钢箱标高,通过水准气泡检查两侧钢箱是否水平一致,调整完毕后进行端头模板安装并浇筑梁体混凝土;
c、最后进行拆模施工,梁体浇筑并等强后进行内模拆除,直接通过卷扬机直接拉动两侧钢箱,待钢箱快拉出梁体时,放下中支腿,再将钢箱完全拉出梁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Ⅰ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Ⅱ-Ⅱ的剖视图。
图4为端支撑架与钢箱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包括有钢箱3、泡沫环板2,泡沫环板2由四块泡沫板构成,泡沫环板2外侧浇注有梁体1,钢箱3的后端支撑有端支撑架,端支撑架是由端支腿4以及托置于钢箱3底面上的千斤顶5构成,钢箱3的中部铰接有中支腿7,钢箱3的前端连接有U型卡槽8,钢箱的两端分别设有水准气泡6。
一种利用公路箱梁泡沫桁架式内模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
a、首先在台座上绑扎梁体钢筋,此时将泡沫环板与钢箱组合,泡沫环板分四块泡沫板,每块泡沫板之间采用两面胶连接,泡沫板固定完毕后进行钢箱移动,通过端支撑架和中支腿共同支撑钢箱移动,当中支腿移动至台座边缘时,中支腿已经阻碍钢箱移动,故需将中支腿旋转收起,继续推动钢箱前行,两个钢箱快移动就位时,将钢箱中间U型卡槽对准,实现钢箱对接;
b、然后调整钢箱标高,标高通过调整两端千斤顶控制钢箱标高,通过水准气泡检查两侧钢箱是否水平一致,调整完毕后进行端头模板安装并浇筑梁体混凝 土;
c、最后进行拆模施工,梁体浇筑并等强后进行内模拆除,直接通过卷扬机直接拉动两侧钢箱,待钢箱快拉出梁体时,放下中支腿,再将钢箱完全拉出梁体。
至此,整体梁体浇筑过程结束,可重复施工,直至箱梁预制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7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