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式智能光显冬笋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573.0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4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宋舟麒;陆雪驹;李鑫;储修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04 | 分类号: | G01V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智能 冬笋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测土壤电阻率变化的探测器,具体是带有发光器的探测地面下冬笋存在与否的探测器。
背景技术
冬笋是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立秋前后发芽直至立春前后才初露地面,在这段漫长时期内,各种笋用竹已不长笋,喜食笋者,只能以笋制品如笋干、经防腐处理的清水笋代替,口味欠佳,巧遇这段时间中有个华人十分看重的春节,餐桌上却缺鲜笋这道菜肴,喜食者个个遗憾。此时的冬笋虽未出土但已长成0.5-1kg大小,市场旺求,促人入毛竹林觅挖冬笋。但在茫茫林地中,非富有经验者难以寻挖得到,造成了捣挖孔遍地,地下经挖断,严重影响春末夏初由冬笋发育窜出底面后的毛笋和由毛笋长成的毛竹的数量,使产量全面下降,而且偶尔掘到的冬笋破损,卖不起价,甚至不能出售。总之,一直以来,对冬笋的采挖是凭经验而为,许多跟紧者凭机遇而为,耗劳、耗时、功效低,对毛竹和林地破坏大。经检索,未发现对地下的冬笋进行探测的探测器的资料报道和产品面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阻式智能光显冬笋探测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电阻式智能光显冬笋探测器,由电路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电路部分包括蓄电池直流供电电路、接地电阻探测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和发光器告示电路;硬件部分有壳体,壳体上的数码管显示屏、发光器、存储按钮、显示方式控制按钮和电源总开关;壳体底面装有正负极探针。
所说的蓄电池为9V的可充电镍氢蓄电池,直流供电电路一路输出9V电压直接连接接地电阻探测电路,另一路通过LM7805稳压模块输出5V电压与单片机控制电路及数码显示电路连接。
所说的接地电阻探测电路由一个9V蓄电池、一个电源总开关、三组互相并联的电阻R1、R2、R3正极探针依次串联,再与蓄电池负极连接的一个负极探针组成。
所说的壳体底面的三条正极探针分别安装在边长为10~15cm的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一条负极探针安装在该三角形的中心点上。
所述的正极和负极探针的长度为20~50cm,除尖端外,探针体的直径或宽与厚为0.5~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冬笋探测器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能自动处理相关数据等优点,节省找笋时间,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予以详述:参照图1和图3,
本电阻式智能光显冬笋探测器,由电路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电路部分由蓄电池直流供电电路8、接地电阻探测电路9、单片机控制电路10、数码管显示电路11和发光器告示电路12组成;硬件部分有壳体6,壳体6上的数码管显示屏1、发光器2、存储按钮3、显示方式控制按钮4和电源总开关5;壳体底面装有正负极探针7。
参见图2所说的蓄电池采用9V的可充电镍氢蓄电池,直流供电电路8一路输出9V电压直接连接接地电阻探测电路9,另一路通过LM7805稳压模块输出5V电压与单片机控制电路10及数码显示电路11连接。
所说的接地电阻探测电路9由一个9V蓄电池的正极、一个电源总开关5、三组互相并联的电阻R1、R2、R3和正极探针依次串联,再与蓄电池负极连接的一个负极探针组成。
所说的壳体6底面的三条正极探针7分别安装在边长为10~15cm的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一条负极探针7安装在该三角形的中心上。四条探针可与壳体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的正极和负极探针的长度为20~50cm,除尖端外,探针体的直径或宽与厚为0.5~1.0cm。
所说的显示方式控制按钮4可控制数码管显示屏显示方式。当第一次按键时,显示屏显示第一条支路测量电流;当第二次按键时,显示屏显示第二条支路测量电流;当第三次按键时,显示屏显示第三条支路测量电流。当第四次按键时,显示屏又显示第一条支路测量电流,然后依次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