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1749.0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王春升;谭越;董庆辉;陈国龙;冷阿伟;郑晓鹏;张理;平朝春;石云;王建文;赵雷;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78 | 分类号: | B65D88/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油水 置换 水下 储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属于海洋石油生产储存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水置换原理是比较古老的理论,在石油钻采领域较多的应用于向油井内注水来提高原油的产量等。海上石油生产的储存目前都采用浮式储存,比较主流的大型生产储油装置是FPSO,应用于大型油田的开采。但随着石油资源开发的历史越来越长,大规模整装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少,新发现的油田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边际油田范畴。对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如果采用常规技术和设备,受到储量、地质油藏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限制,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资金收益率。可移动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装置可以实现边际油田的开发,可以有效的控制边际油田开发的风险。根据油水置换法开发“零”排放水下储油方案,应用于自升式可移动生产储油平台等小型石油生产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储油平台总体方案的投资成本,简化储运流程,避免由泵的故障或误操作引起储油舱的过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降低运营成本,且实现海水含油量小于IMO等规范允许的含油量排放。
目前国内没有类似油水置换法的水下储油方案应用于海上油田的生产储油平台等相关装置,没有相关的设计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该储油系统可采用油水置换原理实现水下储油/卸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包括依次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储油舱、过渡舱和海水进/排舱;
所述储油舱与所述过渡舱通过连通管路Ⅰ相连通,且所述连通管路Ⅰ的一开口端设于所述储油舱的下部,另一开口端设于所述过渡舱的上部;
所述过渡舱与所述海水进/排舱通过连通管路Ⅱ相连通,其所述连通管路Ⅱ的一开口端设于所述过渡舱的下部,另一开口端设于所述海水进/排舱的上部;
所述海水进/排舱通过连通管路Ⅲ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连通管路Ⅲ的一开口端设于所述海水进/排舱的下部,另一开口端设于所述海水进/排舱的上部;
所述储油舱的顶部与原油塔泵相连通;所述储油舱的侧壁上近其底部处设有油水界面传感器a,所述油水界面传感器a与所述储油舱顶部之间的容积小于所述过渡舱的容积;
所述连通管路Ⅰ、连通管路Ⅱ和连通管路Ⅲ上均设有阀门。
上述的储油系统中,所述储油舱的侧壁上近其顶部处设有油水界面分离器b,所述油水界面传感器b与所述油水界面传感器a之间的容积小于所述过渡舱的容积,其中,所述油水界面传感器a作为低低位报警器,所述油水界面分离器b作为高高位报警器,当所述油水界面传感器a反馈信号,则停止向所述储油舱内注入原油,此时所述储油舱达到最大储油量即注满,底部为海水,这样能够保证原油不进入所述过渡舱,并尽量避免和减少油水混合液从所述储油舱的底部经所述连通管路Ⅰ进入所述过渡舱,该技术特征为实现减少含油污水排放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上述的储油系统中,所述储油舱的侧壁上于所述油水界面分离器a的上部设有一油水界面分离器c,可作为低位报警器,以提供预警作用;所述储油舱的侧壁上于所述油水界面分离器b的下部设有一油水界面分离器d,可作为高位报警器,以提供预警作用。
上述的储油系统中,所述连通管路Ⅰ位于所述储油舱的一开口端与所述储油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通管路Ⅱ位于所述过渡舱的一开口端与所述过渡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连通管路Ⅱ位于所述过渡舱的一开口端与所述过渡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通管路Ⅲ位于所述海水进/排舱的一开口端与所述海水进/排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储油系统中,所述过渡舱的顶部和底部处分别设有油份传感器,以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检测所述海水进/排舱内即将排出的海水油份超标,即停止注油,该技术特征为是实现减少含油污水排放的第二道保护屏障。
上述的储油系统中,所述海水进/排舱的顶部设有油份传感器;所述海水进/排舱的顶部通过深潜泵与一污油水储存舱相连通,所述深潜泵设于一油水泵塔内;所述油份检测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检测所述海水进/排舱排出的海水油份超标,即停止注油,并且启动所述深潜泵,受污染海水被排至上部生产平台的污油水储存舱进行储存和/或处理,直至油份达标后泵停止工作,该技术特征为减少含油污水排放的第三道保护屏障,可以完全保证受污染海水不进入海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1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