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灌封注射针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1373.3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娟;黄娟;朱全刚;曹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灌封 注射 针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注射针筒,具体地,涉及预灌封注射针筒。
背景技术
预灌封注射剂(Prefilled Syringe,PFS)是近年来正在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实用的药品包装形式,系将药物溶液直接无菌灌装在可带注射针头的玻璃注射器中,注射器和药液包装容器合二为一,使用时无需反复抽吸、安装针头等操作,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等优势,比使用安瓶节省一半的时间,从而为战创伤、灾害救治及临床一线抢救危重病人争取宝贵时间。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内毒素、免疫抑制、抗休克及增强应激反应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哮喘,以及皮肤科、眼科疾病的治疗。因此研制地塞米松磷酸钠预灌封注射剂对于缩短临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灌封注射针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预灌封注射针筒,包括注射针部、药液装载管、活塞、推杆,其中,所述注射针部安装于所述药液装载管的前端,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内,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活塞的后端,所述注射针部包括针头和针头夹持部。
优选地,所述注射针部的后端的边缘与所述药液装载管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注射针部能够沿所述药液装载管的轴向方向上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注射针部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其后端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的前端开口处,当所述注射针部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时其整体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内。
优选地,所述注射针部的后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药液装载管3采用的材料为聚苯乙烯、聚丙烯或硼硅玻璃。
优选地,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灌装有注射剂,所述注射剂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优选地,还包括针帽,其中,所述针帽套于所述注射针部的针头和/或针头夹持部上。
优选地,所述针头为肌肉注射针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注射器和药液包装容器合二为一,在使用时不需要反复抽吸、安装针头等操作,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等优点并且适用于灌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灌封注射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灌封注射针筒,包括注射针部2、药液装载管3、活塞4、推杆5、针帽1,其中,所述注射针部2安装于所述药液装载管3的前端,所述活塞4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所述推杆5连接所述活塞4的后端,所述注射针部2包括针头和针头夹持部,所述针帽1套于所述注射针部2的针头和/或针头夹持部上。所述针头优选地为肌肉注射针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注射器和药液包装容器合二为一,在使用时不需要反复抽吸、安装针头等操作,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药液装载管3采用的材料为聚苯乙烯、聚丙烯或硼硅玻璃。活塞4采用的材料为氯化丁基橡胶。
优选地,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灌装有注射剂,所述注射剂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注射操作完成后可以将所述注射针部2缩回到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从而避免伤及义务者以及患者,具体地,所述注射针部2的后端的边缘与所述药液装载管3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注射针部2能够沿所述药液装载管3的轴向方向上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注射针部2位于所述伸出位置(如图1所示)时其后端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3的前端开口处,当所述注射针部2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时其整体位于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
优选地,所述注射针部2的后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活塞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匹配,当将所述活塞4推到底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当抽出推杆时,所述注射针部2能够缩回到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
所述药液装载管3内灌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时,对本实用新型的预灌封注射针筒内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保存期限进行相关试验,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管切开导管
- 下一篇:输液管液位探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