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0942.2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谢经良;胡晓丽;赵婉宇;谢宇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药溶气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污水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气浮工艺为加压溶气气浮和涡凹气浮,加压溶气气浮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但是现有的这些技术存在工艺复杂,电能消耗大,空压机的噪音大等缺点。涡凹气浮是依靠高速叶轮的离心力所造成的负压而将空气吸入,在叶轮剪切力的作用下,气体破碎成微气泡而扩散于水中,该法设备简单,但这些技术工艺气泡的产生依赖于叶轮的高速切割,以及在无压体系中的自然释放,气泡直径大、动力消耗高,尤其对于高水温污水的气浮处理,其处理效果难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加压溶气气浮和涡凹气浮等技术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气泡微小的新技术方案及其设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进气管、引水管、出水管、负压罐、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气体流量计,箱式结构的负压罐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负压罐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负压罐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竖直段上串通式制有第二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串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负压罐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进水管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使用时先打开引水管,将负压罐注满水后,开启污水泵,然后开启加药管上的第一阀门和进气管上的第二阀门,根据气体流量计通过第二阀门调节溶气比控制在10%以内,根据混凝效果调节第一阀门至合适的加药量,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的作用下自动吸入,无需额外动力;污水泵的出水口接至气浮池即可;加药管和进气管的位置或固定安装于负压罐的另外位置,便于负压罐加药和溶气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无需空压机、溶气罐、高速叶轮和加药混合器等溶气配件,集加药、溶气和提水于一体,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的作用下自动吸入,污水泵压力输送污水过程中,污水泵叶轮对吸入的空气切割和破碎,将吸入的空气充分溶入污水中,达到加压溶气气浮的微气泡效果,运行费用低、溶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1、加药管2、进气管3、引水管4、出水管5、负压罐6、污水泵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和气体流量计11,箱式结构的负压罐6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5,出水管5上串联制有污水泵7;负压罐6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4,引水管4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10;负压罐6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3,进气管3的竖直段上贯通式制有第二阀门9,进气管3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11;负压罐6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1,进水管1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2,加药管2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8。
本实施例使用时,先打开引水管4,将负压罐6注满水后,开启污水泵7,然后开启加药管2上的第一阀门8和进气管3上的第二阀门9,根据气体流量计11通过第二阀门9调节溶气比控制在10%以内,根据混凝效果调节第一阀门8至合适的加药量,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6的作用下自动吸入,不再增加额外动力;污水泵7的出水口接至气浮池即可;加药管2和进气管3的位置或固定安装于负压罐6的另外位置,只要便于负压罐6加药和溶气方式的实现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0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