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0329.0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程瑾;陈尚士;赵海涛;唐达方;殷瑞林;张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郑乘澄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样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质勘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河湖治理、水运工程建设中,需要对水域底质进行取样进行分析,了解底泥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程度。采取样品要求保持其原有层理、状态及采取率。现有取土设备可分为两类:抓斗型和取芯型。抓斗采集的是表层沉积物,而取芯设备可以获得沉积物沿深度的变化情况。抓斗设备采样不能保持土质的原始状态,取芯设备采样能保持原状但对于流塑、软塑状态土质采取率不够,不易取上来。现有的取样设备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无法采取水体与底泥间过渡带的悬凝絮状物质;采取的底质上层流动状态、流塑状态物质的扰动较大,取样时可能完全破坏底质的原状;对水域表层流塑、软塑状态的底泥采取率较低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通用性好,可采取流塑、软塑状态土质,采样能保持原状等特点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河湖治理、水运工程建设中对水域底质采样时湖泊底质上层流动、浮动状态的底质扰动较大,取样时可能破坏该层以及底泥采取率较低,通过设计新型的取样器,以求达到提高采取率,保证原状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封口装置包括卡环式导杆、可开合阻泥片、筒体和齿型封口片;卡环式导杆固定于取土器下端,卡环式导杆滑动式机械连接筒体,筒体上端装有可开合阻泥片,筒体下端通过弹簧连接齿型封口片。
本实用新型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卡环式导杆上部为两个半圆环,半圆环焊接有导杆,导杆底部有矩形导向槽,卡环式导杆通过螺栓连接筒体,在导向槽中滑动实现垂直上下移动。
所述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筒体为圆形管材管,筒体外侧焊接螺栓,置于卡环式导杆导向槽中。
所述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筒体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可开合阻泥片。
所述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可开合阻泥片为圆形管切割的管材,呈弧形,有3-6片。
所述的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其特点是:齿型封口片为圆形管切割的管材,呈三角弧形,有4-8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齿型取样器封口装置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悬移、浮泥、淤泥质土的取样器封闭装置,通过卡环式行程导杆固定于取样器下端,筒体及齿型封口片通过阻泥片的开合产生阻力可沿取土器管壁向下移动,当筒体及齿型封口片沿管壁向下移动,齿型封口片超出管口,受弹簧弹力作用,向管口闭合,可以很好地将流塑、软塑状态的土样封闭在管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可采取流塑、软塑土质,采样能保持原状,提高了浮泥、流泥、淤泥、淤泥质类土的原状取样效果、采取率等,适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卡环式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开合阻泥片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六片齿型封口片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单个齿型封口片平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单个齿型封口片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平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土管,2.卡环式导杆,3.可开合阻泥片,4.螺栓,5.筒体,6.齿型封口片,7.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附图1至图12。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0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光油互补供热供电系统
- 下一篇:极性转换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