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柱或钢管砼柱的纠偏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5334.2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戴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纠偏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钢管柱或钢管砼柱、H形钢梁和压型钢板砼组合楼板组成的框架结构型式中,当框架柱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限值较多时,对其进行纠偏处理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钢管柱(或钢管砼柱)、H形钢梁和压型钢板砼组合楼板组成的框架结构型式,以其自重轻、柱网大、材料省、施工装拆方便、节省工期和投资等特点,广受业主青睐,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展示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大型工业实验室等公共建筑中。这种结构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可以单跨,也可以多跨。其梁柱节点和柱脚一般做成刚接。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因构件制作偏差、现场放线测量或安装有误,或因地基或施工因素使基础产生微小转角等原因,致使结构安装完毕,发现柱垂直度偏差超过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或《钢管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有关≤H/1000(H为柱高)的限值要求。当超限较多时,工程上往往需对框架柱进行纠偏处理。国内,钢框架梁柱节点大多采用全焊或栓焊连接。
常用的纠偏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结合图1,将柱脚底板14以下原有细石砼找平层6(一般厚度50mm左右)凿除,松开地脚螺栓7。结合图2,在柱顶横梁1底支起临时支撑,再将柱顶横梁1上下翼缘剖口焊3及腹板连接板16割开。在偏斜的钢管柱2(或钢管砼柱)的柱顶临时绑上绳索,将钢管柱2(或钢管砼柱)扶正,柱垂直度经仪器校验后,在柱脚底面临时固定柱的位置。梁长或割或接后再在柱顶横梁1的连接处重新施焊复原(此时,如图2所示的原梁腹板与柱高强螺栓连接4可在更换连接板后改为如图3所示的贴角焊5)。最后在柱脚底板14以下重新后浇细石砼找平层6。采用本方法纠正后如图4所示。
<方法二>:结合图5,将柱脚底板14以下原有细石砼找平层6(一般厚度50mm左右)凿除,松开地脚螺栓7。在偏斜的钢管柱2(或钢管砼柱)的柱顶横梁1底支起临时支撑,梁柱全焊或栓焊连接不动。在柱顶以下焊工便于施焊作业的范围内,切除一段柱,切口垂直于略有倾斜的柱身,移去。将切除后钢管柱2(或钢管砼柱)的下段柱扶正,柱垂直度经仪器校验后,在柱脚底面临时固定柱的位置。实测空档尺寸后,加工嵌入一个特制钢垫块8。特制钢垫块8由上下钢板和立板焊接而成。垫块下表面呈水平,与扶正后的下段柱中心线正交;垫块上表面呈倾斜,与原倾斜的上段柱中心线正交。特制钢垫块8的高度与切割移去段柱身基本一致,留出安装间隙2mm,其截面尺寸每侧内退柱外轮廓线5mm,最后特制钢垫块8上下面与上下段柱身环向施贴角焊5。
上述两种方法纠偏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方法一>:要凿除柱脚底板以下的细石砼找平层,可能损伤地脚螺栓或影响地脚螺栓与砼基础的锚固力;横梁上下翼缘剖口焊二次复原要高空作业(至少一半要仰焊),施焊质量较难保证,恰恰此处又是梁柱受力最大处。
<方法二>:要凿除柱脚底板以下的细石砼找平层,可能损伤地脚螺栓或影响地脚螺栓与砼基础的锚固力;虽不要高空进行剖口焊作业,但为便于施焊,钢垫块替换位置不可能离柱顶较远,此处柱身截面同时受弯矩、剪力和轴力作用,而垫块上下表面与上下段柱身之间的贴角焊缝为水平环缝,与柱轴力方向垂直,受力不利;上下段柱中心线不重合而有偏角,受力也不利;钢垫块与钢管砼柱身材料不同,局部刚度有突变。最不理想的是钢垫块与钢柱外观不一,虽在高空,也多少影响美观,挑剔的建筑师或业主很难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纠偏作业在力学性能和视觉要求两个方面都可满足要求的纠偏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或钢管砼柱的纠偏处理结构,包括将需要进行纠偏的钢管柱或钢管砼柱的切除段移走后留下的残留柱顶段,残留柱顶段与柱顶横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替换切除段的新柱身段,新柱身段位于残留柱顶段的下方,在残留柱顶段外套有套管结构,套管结构通过竖直焊缝与残留柱顶段固定连接,套管结构的底部与新柱身段的顶端焊接固定,套管结构的底部位于吊顶设计位置处的上方,新柱身段的顶部与作为新柱底板的钢板焊接固定,钢板与原底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套管结构包括套管,套管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钢管柱或钢管砼柱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在套管的内壁上均布有至少六道竖槽,在套管的底部固定有转接板,转接板的大小要完全盖住套管且在套管外侧留出施焊位置。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长度为200mm,所述残留柱顶段的底部与所述柱顶横梁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5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宜干旱少雨多风沙地区农村宅院的构成
- 下一篇:建筑施工用桁架式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