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横向排水接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4973.7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谭再坤;潘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港基业(北京)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李荷香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横向 排水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横向排水接头装置,主要适用于软土或超软土地基的预压处理,属于岩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真空预压技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从单一的真空预压法发展到真空联合堆载、真空联合覆水处理、低位真空预压、直排式真空预压等工法。使其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并被大量应用于填海造陆工程的软基处理工程中。
经过实践应用发现,常规真空预压法技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软基处理技术,但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处理深度小于15m的软基,加固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中粗砂垫层、需要消费大量的电能和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处理深度超过15m的软基,由于真空度的沿程损失,深部又难以得到有效的加固效果,处理时间往往更长,满足不了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研发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的软地基处理新技术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真空横向排水蝶形接头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横向排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水管、蝶形接头、塑料排水板,所述通水管两端与蝶形接头的两端出水口相连接,蝶形接头两翼直接连接排水板端头,所述排水板为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的纵向排水通道,其端头直接与蝶形接头的两翼相连接。
所述通水管为内环钢丝的软管,直径为30~40mm,耐压强度达到25.0mPa,直接与蝶形接头的两端出水口相连。
所述蝶形接头采用聚乙烯塑料直接做成,中间为硬质塑料管,直径为30~40mm,比通水管小1~2mm,直接与通水管相连接,外周采用铅丝捆绑固定;在硬质塑料管的两侧各开10×80mm的矩形孔,两侧翼各为10×120mm的塑料空体,空体与矩形孔相连接,侧翼伸出长度为20cm。
所述塑料排水板为两根排水板的板头重叠插入蝶形接头的塑料空体内,通过翼面上的圆孔,采用射钉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装置能够在真空预压过程中,将真空纵向排水体中水和气直接排到通水管中,然后进入滤水管,通过真空泵排出;同时又能直接、快速的将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压力直接通过燕形接头传递入纵向排水体中,从而实现真空预压的快速、高效、节能、环保。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蝶形接头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横向排水接头装置安装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蝶形接头,2.塑料排水板,3.通水管,4.主滤水管,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真空横向排水蝶形接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通水管3,蝶形接头1,两者直接连接。蝶形接头侧翼空体接塑料排水板2,塑料排水板为两根板头部分重叠,插入蝶形接头侧翼空体内,通水管3接主滤水管4。
将本发明的施工装置安装于真空预压、堆载预压施工时的横向排水体系中。进行真空预压时,该装置克服了常规真空预压中大量使用中粗砂垫层,消耗大量资源的缺陷;减少了真空度在原有中粗砂垫中的传递损失,缩短真空传递路径,加快了土体固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中主要改善了横向排水系统。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黄骅港地基处理工程中,采用了真空排水蝶形接头装置。先在要处理的地基表层铺设一层编织布,然后打设塑料排水板,排水板间距为1.0m×1.0m正方形布置。排水板施工完成后,布置真空主滤水管和通水管,滤水主管布置排距为35m,间距为6m;通水管布置间距为3.0m,通水管上安装横向排水蝶形接头,接头间距为1.0m。连接完蝶形接头后,在表面再铺设一层土工布,三层真空密封膜,挖填好压膜沟。利用真空泵抽真空进行预压处理。
其中横向排水系统为多根水平设置的通水管与横向排水蝶形接头相连,其两端通过通水管与主滤水管相连。横向排水蝶形接头侧翼与水平向两块重叠放置的塑料排水板头直接连接,在蝶形接头侧翼上的固定孔,采用射钉固定。
通水管采用直径为35mm,强度达为25.0mPa内环钢丝的软管,直接与蝶形接头装置的两端出水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港基业(北京)岩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港基业(北京)岩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4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