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头状态指示装置和带有该触头状态指示装置的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2575.1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6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胡浪涛;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 指示 装置 带有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状态指示装置和带有该触头状态指示装置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电路检修和维护前,通常要通过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分闸来切断带电线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目前市场上断路器的上盖大都采用非透明塑料制成或者采用透明绝缘塑料制成但动静触头部分被设置在其上方的部件遮挡以至于无法观察到断路器内部动静触头实际状态,通常工作人员是通过分合手柄所处位置判断断路器是否分闸,这就导致很可能发生误判,从而引发触电事故,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现有断路器存在的上述缺陷,专利文献CN200979860Y公开了一种带触头断开指示装置的断路器,其中所述的触头断开指示装置由指示件,套接在指示件上的反力弹簧,一端与指示件的下端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动触头的上端面接触并将反力弹簧限定在指示件上的限位件组成。由于触头断开指示装置的动作仅与动触头有关,因此不管正常操作还是故障自由脱扣分断,或者手柄是否处于断开位置还是自由脱扣分断,或者手柄是否在断开位置还是自由脱扣位置,只有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并达到正常断开位置指示装置才会正常指示,如若触头熔焊而手柄处于断开或自由脱扣位置,指示件也不会伸出该外表面,该专利文献中的触头断开指示装置指示效果显著,性能可靠且成本低廉,并且可有效防止误判事件的发生。
专利文献CN200979860Y中触头断开指示装置的上述优点不容忽视,但还有缺点需要克服:1、由于限位件采用塑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由于触头过热而导致限位件烧损,需频繁更换;2、由于限位件的下端一直与动触头的上端面接触,在分闸瞬间,动触头具有很强的向上作用力,如果指示件动作不畅,很可能导致指示件弯曲,甚至折断,不仅达不到指示效果,还有很可能损坏断路器,缩短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专利文献CN200979860Y中的触头断开指示装置的结构还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专利文献CN200979860Y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头状态指示装置,该触头状态指示装置的结构合理、在分闸过程中动作顺畅、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触头状态指示装置的断路器,其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头状态指示装置,包括指示杆和套设在指示杆上的反力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示杆的中部设有导向凸台和平垫,在其底端装有缓冲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垫位于所述导向凸台的上方;所述反力弹簧位于所述平垫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垫通过卡簧固定在指示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轮通过铆钉固定在指示杆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触头状态指示装置的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以及触头状态指示装置,伸出所述壳体的分合手柄;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触头状态指示装置包括指示杆和套设在指示杆上的反力弹簧;所述壳体由上盖、中盖和底座组成;所述上盖与中盖的相应位置设有穿孔,所述指示杆穿过所述上盖与中盖的穿孔;所述指示杆的顶端伸出所述上盖,所述反力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壳体上,其下端抵在所述指示杆上;
在所述指示杆的底端装有缓冲轮,所述缓冲轮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上方;
在所述指示杆的中部还设有导向凸台和平垫;所述平垫位于所述导向凸台的上方;所述中盖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台位于所述导向槽中并随所述指示杆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导向槽中移动;
所述平垫的下端抵在所述中盖的上表面上;
合闸状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平垫的下端抵在所述中盖的上端,所述缓冲轮与动触头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在分闸时:所述动触头克服反力弹簧的弹力向上弹起与缓冲轮接触并带动指示杆向上移动,所述平垫随着指示杆移动与中盖分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凸台位于所述中盖的下方;
在所述中盖的下表面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凸台,设置在中盖上的穿孔位于所述凸台的中心,所述导向槽是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纵向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力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上盖的内表面,其下端抵在所述指示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垫通过卡簧固定在指示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轮通过铆钉固定在指示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2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