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线钳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674.6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日进电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42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线材加工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接线钳模具。
背景技术
冷压焊接是一种对金属线材的焊接技术,在焊接时无需使用电、热、填料和焊剂,而是利用冷焊设备靠施加压力连接金属或合金。在集中的压力载荷作用下,使需要联结的接触面表面面积扩大,面积的扩大使表面上原始的阻碍焊接的保护膜破裂,外力的载荷又使暴露的纯净金属基体紧密接触,从而产生新的原子之间的结合,继续加力就可以实现焊接,焊接过程不会引起接头升温,并且由于变形硬化,接头处的强度高于母材。
在绞线的过程中,生产线工人时常需要将两根断开的金属导线接驳在一起,来满足绞线机连续绞线的需求。由于金属导线体积较小,产线工人更为需要一种体积小巧、使用灵活的接线钳模具对金属导线进行接驳。又由于电线电缆使用环境的特殊性,还要求接驳后的线材不能产生虚焊、焊点接头过大等情况,现有技术的接线钳模具并不能满足上述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线钳模具,不但体积小巧,操作简单,而且金属导线的接驳质量好,表面光滑,无虚接和接头过大等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线钳模具,所述左上模与左下模,左上模与右上模,右下模与左下模,右下模与右上模均通过导柱相互插接,所述左上模与左下模,左上模与右上模,右下模与左下模,右下模与右上模之间均相互抵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左上模和右上模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左下模和右下模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接线槽。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槽在远离接线钳模具中心的外侧设置有喇叭端口。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模设置有导柱I,所述导柱I固接于所述左上模与所述左下模的相对面,所述左下模设置有通孔I,所述导柱I与所述通孔I配合插接;所述左上模设置有导柱II,所述导柱II固接于所述左上模与所述右上模的相对面,所述右上模设置有通孔II,所述导柱II与所述通孔II配合插接;所述右下模设置有导柱III,所述导柱III固接于所述右下模与所述右上模的相对面,所述右上模设置有通孔III,所述导柱III与所述通孔III配合插接;所述右下模设置有导柱IV,所述导柱IV固接于所述右下模与所述左下模的相对面,所述左上模设置有通孔IV,所述导柱IV与所述通孔IV配合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柱I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I的数量与所述导柱I的数量对应;所述导柱III的数量为两个,通孔III的数量与所述导柱III的数量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串接于所述导柱II,所述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左上模和右上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串接于所述导柱IV,所述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左下模和右下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位于两个导柱I之间,所述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左上模和左下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位于两个导柱III之间,所述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右上模和右下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模的上端面设置有柱把I,所述右下模的上端面设置有柱把II。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为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接线钳模具,所述接线钳模具包括左上模、左下模、右上模和右下模,所述左上模、左下模、右上模和右下模均通过导柱相互插接,所述左上模、左下模、右上模和右下模之间均相互抵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左上模和右上模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左下模和右下模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接线槽,本接线钳模具与接线钳配合使用,不但体积小巧,操作简单,而且金属导线的接驳质量好,表面光滑,无虚接和接头过大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左上模 11—导柱I 12—导柱II 13—导柱III 14—导柱IV 2—左下模 21—通孔I 22—通孔II 23—通孔III 24—通孔IV 3—右上模 4—右下模 5—弹性元件 6—接线槽 61—喇叭端口 7—柱把I 8—柱把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日进电线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日进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插针机的拨弯整型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单级集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