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芯光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627.1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兵;大薗和正;椎名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郑永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芯光纤。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将具有多根纤芯的光纤即多芯光纤用作传输用光纤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多芯光纤,与使用具有1根纤芯的光纤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传输容量。
作为这种多芯光纤,已知有具有在各纤芯周边设置空孔的孔辅助结构的光纤(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多芯光纤,通过各纤芯周边的空孔能够降低纤芯之间的串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013号公报。
可是,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多芯光纤,由于空孔的配置复杂,因此存在难于制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芯光纤,使具有降低串扰的效果的空孔等的副介质区域的配置简化,并且比较容易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多芯光纤,包括:配置成位于多边形环的顶点的多个纤芯;以及包层,该包层形成有多个副介质区域,并覆盖上述多个纤芯,并且折射率低于上述多个纤芯且高于上述副介质区域。上述副介质区域配置于降低上述多个纤芯之中相邻的纤芯之间的串扰的位置。
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上述副介质区域优选配置于上述包层的截面中的扇形区域内。上述扇形区域是由两条线段划分的两个扇形区域中的面积小的区域,上述两条线段是连结上述包层的中心与表面的线段之中分别通过上述相邻的纤芯的中心的线段。
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优选上述副介质区域包括配置于与连结上述相邻的纤芯的中心彼此的第一线段相交的第二线段上的第一副介质区域,上述第一副介质区域在每一条上述第二线段上配置多个,上述第二线段与上述第一线段的交点位于一条上述第二线段上的两端的上述第一副介质区域之间。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优选上述第二线段与上述第一线段以直角相交。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优选上述副介质区域包括配置于与上述第二线段平行的第三线段上的第二副介质区域,通过相邻的上述第一副介质区域之间且与上述第一线段平行的所有直线与上述第二副介质区域相交。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优选在上述多边形环的内侧不包括其它纤芯。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例如上述多个纤芯包括:具有第一光学特性的第一纤芯;以及具有与上述第一光学特性不同的第二光学特性的第二纤芯,上述第一纤芯与上述第二纤芯交替配置于上述多边形环的顶点。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例如上述多个纤芯具有相同的光学特性,上述第二线段与上述第一线段的交点位于上述第一线段的中心。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上述副介质区域也可以包括配置于一条上述第二线段上的上述第一副介质区域的周边的作为用于特定位置的标记的副介质区域。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也可以一条上述第三线段上的上述第二副介质区域与其它的上述第三线段上的上述第二副介质区域数量不同,作为用于特定位置的标记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也可以上述副介质区域的形状是与连结上述相邻的纤芯的第一线段相交的椭圆形,上述椭圆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第一线段的方向相交。
另外,在上述多芯光纤中,也可以在上述包层的中心还配置有副介质区域。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多芯光纤,使具有降低串扰的效果的空孔等副介质区域的配置简化,比较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图1(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图3(b)是一部分空孔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图6(b)是一部分空孔周边的放大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图7(b)是比较例的多芯光纤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测定多芯光纤的串扰的串扰测定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