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7579.0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铸造阀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 | 分类号: | F16K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江苏省镇江市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平板闸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平板闸阀,包括阀体、闸板、阀盖及阀杆,阀体上设有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闸板连接在阀杆的下端将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隔离,阀杆上端从阀盖的中心孔中穿出且两者之间通过填料密封,闸板两侧分别设有阀座,阀座分别嵌装于阀体的阀座腔中且阀座面向闸板的端面上分别嵌装有聚四氟乙烯阀座圈,聚四氟乙烯阀座圈分别压紧在闸板上,阀座外圆周与阀体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由于金属阀座和聚四氟乙烯阀座圈之间的热伸缩不同步,当温度下降时,聚四氟乙烯阀座圈的弹塑性变形就不足以补偿因温度下降而引起的热收缩,使闸板的密封遭到破坏,加上该结构存在动密封,橡胶O型圈容易老化,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该闸阀的阀座圈容易泄漏,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的平板闸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平板闸阀,包括阀体、闸板、阀盖及阀杆,所述阀体上设有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所述闸板连接在所述阀杆的下端将所述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隔离,所述阀杆上端从所述阀盖的中心孔中穿出且两者之间通过填料密封,所述闸板两侧分别设有阀座,所述阀座分别嵌装于所述阀体的阀座腔中且阀座面向闸板的端面上分别嵌装有聚四氟乙烯阀座圈,所述聚四氟乙烯阀座圈分别压紧在所述闸板上,所述阀座与所述阀座腔的相向端面之间安装有波纹管和弹簧,所述波纹管与所述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共轴线,所述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波纹管的外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聚四氟乙烯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不溶解或不溶胀于任何已知溶剂,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优异的润滑性、阻燃性和耐大气老化,因而聚四氟乙烯阀座圈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由于金属阀座和聚四氟乙烯阀座圈之间的热伸缩不同步,当温度下降时,聚四氟乙烯阀座圈的弹塑性变形就不足以补偿因温度下降而引起的热收缩,此时波纹管和弹簧共同提供弹性推力,保证聚四氟乙烯阀座圈与闸板之间密封可靠。由于该阀采用了弹性密封结构形式,靠弹簧和波纹管来补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密封材料的热收缩,从而保证闸板的密封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板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阀体;2.闸板;3.阀杆;4.阀盖;5.填料;6.阀座;6a.聚四氟乙烯阀座圈;7.波纹管;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闸阀包括阀体1、闸板2、阀盖4及阀杆3,阀体1上设有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闸板2连接在阀杆3的下端将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隔离,阀杆3上端从阀盖4的中心孔中穿出且两者之间通过填料5密封,闸板2两侧分别设有阀座6,阀座6分别嵌装于阀体1的阀座腔中且阀座6面向闸板的端面上分别嵌装有聚四氟乙烯阀座圈6a,聚四氟乙烯阀座圈6a分别压紧在闸板2上,阀座6与阀座腔的相向端面之间安装有波纹管7和弹簧8,波纹管7与阀体进口和阀体出口共轴线,弹簧8均匀分布在波纹管7的外周。当温度下降时,聚四氟乙烯阀座圈6a的弹塑性变形就不足以补偿因温度下降而引起的热收缩,此时波纹管7和弹簧8共同提供弹性推力,保证聚四氟乙烯阀座圈6a与闸板2之间密封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铸造阀门厂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铸造阀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7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扩散炉立体冷风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中开泵的叶轮支撑结构及中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