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3025.3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5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四强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嵌入式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是一种可嵌入于灶面、台面等的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CN200520116076.7于2007年10月3日公开一种嵌入式电磁炉,包括磁板、电磁炉本体和置于电磁炉本体内的导流风扇,磁板下固定一支撑架,支撑架四周开有通风通道。此款电磁炉靠支撑架四周通风通道将电磁炉内部热风排出,但由于电磁炉主要靠支撑架支撑,而支撑架开有通风通道,使其结构强度降低,当电磁炉上方放置器皿时,容易导致支撑架变形。由于烹调火力的要求,电磁炉的功率一般在2000W左右,当普通嵌入式电磁炉嵌入于灶面、台面时,因通风不好给电磁炉带来散热不良的问题,使其存在过热死机的问题。为此,这些商家将嵌入式电磁炉的功率降低至1000W左右,以掩盖散热不良引起的死机现象。综上所述,现时的嵌入式电磁炉不能同时解决承重、散热、火力的三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可靠、散热良好、使用寿命长的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包括电磁炉外壳和散热风扇,电磁炉外壳主要由面板和设置在面板下部的底座构成,其特征是:所述面板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口,底座上设置有进风口,底座内部对应散热排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散热风扇设置在风道中。
所述散热排风口设置在电磁炉外壳的后上方,进风口设置在底座的底面。
所述面板后端与底座后端之间留有开口,开口与底座内外连通,开口上设置有排风框,排风框呈楔块状,后侧设置有所述散热排风口。
所述排风框高于面板所在平面,其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加热的器皿遮盖散热排风口,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面板表面的水从散热排风口流入风道内。
所述底座的后侧板向后倾斜,形成导风面,以较好的引导电磁炉内热风沿着风道经散热排风口吹出。
所述风道中所对应的底座底板上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与底座的后侧板之间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或者,所述风道中所对应的底座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凹槽,集水凹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即使电磁炉以外的水从散热排风口进入到风道内,也会汇集后经排水孔排出至电磁炉外,以免影响电磁炉内部电路的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排风口设置在电磁炉顶面后上部,从而不用改变支撑架的结构强度,达到承重能力强的目的;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嵌入安装在灶面或台面后,进风口和散热排风口分别位于灶面或台面的下侧和上侧,使进风口和散热排风口的空气不互相影响,空气单向流动,经进风口进入到电磁炉内部换热后经散热排风口排出,散热效果极佳,即使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的功率在2000W或以上或机壳超薄,其散热问题也能解决,长期工作也不会因内部过热而死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包括电磁炉外壳和散热风扇5,电磁炉外壳主要由面板1和设置在面板下部的底座6构成,所述面板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口2.1,底座上设置有进风口6.1,底座内部对应散热排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散热风扇设置在风道中。
所述散热排风口2.1设置在电磁炉外壳的后上方,进风口6.1设置在底座6的底面。所述面板1后端与底座6后端之间留有开口7,开口与底座内外连通,开口上设置有排风框2,排风框呈楔块状,后侧设置有所述散热排风口2.1。所述排风框2高于面板1所在平面。
所述底座6的后侧板向后倾斜,形成导风面6.4。所述风道中所对应的底座6底板上设置有挡水板6.2,挡水板与底座的后侧板之间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6.3。
以嵌入式炉灶为例,嵌入式炉灶包括用于承接在灶面的底盘4和连接在底盘上方的面板3,面板对应嵌入式电磁炉设置有开孔,嵌入式电磁炉经开孔嵌入面板内、并承放在底盘上,底盘对应嵌入式电磁炉的进风口6.1设置有孔位4.1。
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述风道中所对应的底座6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凹槽6.5,集水凹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6.3。其它未述部分同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四强,未经陈四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3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下移动支付系统
- 下一篇:无线实时监控电子封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