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炉用扒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452.0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余国普;周建明;曹银平;周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3/00 | 分类号: | C10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用扒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焦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焦炉用扒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焦行业中随着炼焦配煤资源的紧缺、炉龄的老化及配煤比的更换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下,焦炉在推焦作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推焦困难的现象发生。目前当发生推焦困难时,我们只有靠大量的人力进行人工扒焦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时间长、速度慢、安全得不到有利保障且严重影响了后续的生产。
由于在扒焦的过程中,人员要面对1000℃的高温焦炭且一次扒焦作业也只能集中三四个人员进行处理,又容易发生高温烫伤等不安全事故。我们深知扒焦作业处理时间越长,焦饼过火碎裂后更加会费时费力,从高处落下的焦块更容易破裂飞溅,严重威胁扒焦作业的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后续正常出炉及炉体长寿。如何加快扒焦时间,减轻人工扒焦点劳动强度,并确保扒焦时的安全作业,我们发明一种利用机械能的扒焦工具,就是利用现有导焦车炉框清扫机设备,安装可90度旋转的顶杆和扒抓来进行扒焦作业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用扒焦装置,可以提高扒焦作业的速度,大大缩短时间,减轻人工扒焦点劳动强度,人员的安全能得到保障,有效保护炉体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焦炉用扒焦装置,其包括,固定箱,其两端开口;顶杆,一端插设于固定箱体内,并套设一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抵靠固定箱内壁;顶杆另一端通过一调节螺母于固定箱连接;支撑杆,其一端伸入固定箱内与顶杆连接,另一端位于固定箱外;支撑架,其为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穿设固定螺栓或固定销和活动螺栓或插销;支撑架连接于支撑杆位于固定箱外的另一端;扒焦顶杆,其一端为圆环,套设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栓或固定销,可绕固定螺栓或固定销向支撑架敞开侧翻转。
进一步,所述的扒焦顶杆的外端呈圆锥或扁平状。
所述的支撑杆上套设一供上下升降用的导轮。
另外,所述的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栓或固定销和活动螺栓或插销高度方向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大大缩短了难推焦时焦侧炉口扒焦作业的时间,也消除了因人工扒焦差生的危险隐患,降低对于焦炉的后续生产的影响,炉体的维护能得到有利的保障,消除因人工扒焦时间长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国内焦炉的生产稳定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用扒焦装置顶杆,其包括,固定箱1,其两端开口;顶杆2,一端插设于固定箱1内,并套设一缓冲弹簧3,缓冲弹簧3一端抵靠固定箱1内壁;顶杆2另一端通过一调节螺母4于固定箱1连接;支撑杆5,其一端伸入固定箱1内通过螺栓10与顶杆2连接,另一端位于固定箱1外;支撑架6,其为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穿设固定螺栓或固定销7和活动螺栓或插销8,且,固定螺栓或固定销7和活动螺栓或插销8高度方向错开;支撑架6连接于支撑杆5位于固定箱1外的另一端;扒焦顶杆9,其一端为圆环,套设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栓或固定销7,可绕固定螺栓或固定销7向支撑架6敞开侧翻转。
进一步,所述的扒焦顶杆9的外端呈圆锥或扁平状。所述的支撑杆5上套设一供上下升降用的导轮51。
当清框机旋转到正对炉口时,用人工将固定销拔出,托起扒焦顶杆,再插入固定销,而后清框机前进,同时连续转动输送机,当顶杆顶住炉内红焦时,采用清框机原有的上下移动装置(油缸驱动行程200mm)进行点动操作,此时将有大量的红焦倒下而被隔热挡板阻隔,司机可根据情况操作清框机点动后退,保持红焦在被扒抓带出时缓慢落入输送槽内,而后送入焦罐内。
导焦车清框机原有的行程1350mm,到达前进段时隔热挡板进入炉内400mm,加上1000mm的顶杆,所以可以有效扒焦2000mm,而根据以往的经验,阻碍推焦的炉内炉墙上的石墨主要集中在焦侧炉口以内2000mm的范围内,所以此装置正对焦侧炉口2000mm的范围进行扒焦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用电池的电蚊拍
- 下一篇:鲑鳟鱼流水孵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