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雨伞容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4563.6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R穆勒;狄彼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12 | 分类号: | B60R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雨伞容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使用者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汽车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对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和整体美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雨天行车时,雨伞的放置经常给驾驶员和乘客造成困扰。被淋湿的雨伞携带的雨水经常使得汽车座椅及底板变得潮湿。由此就需要在车内设置一种装置,用以存放被淋湿的雨伞。于1984年5月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 4,445,720号公开了一种车用雨伞存放器。该车用雨伞存放器与汽车仪表盘一体成型,其包括有用以存放雨伞的长方体状存放箱。该长方体状存放箱自开口端至后端呈向下倾斜状设置,并且该长方体状存放箱后端设置有一排水管。如此一来,雨伞上携带的雨水可依靠自身的重力向下流动至存放箱后端,进而通过排水管自然排出。但是,该种车用雨伞存放器仅能通过雨水自身重力将部分雨水排出,潮湿的雨伞在该车用雨伞存放器中存放时间较长后容易被损坏,同时该车用雨伞存放器内部也容易因潮湿而发霉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车用雨伞容置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纳雨伞且有效排出雨伞上携带的雨水的车用雨伞容置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雨伞容置装置,与车辆的暖通空调装置相连通。所述车用雨伞容置装置包括雨伞存放管以及与所述雨伞存放管相连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收缩段、喉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端口形成有与所述车辆的暖通空调装置连通的入气口。所述扩散段的端口形成有出水口。所述喉段设有与所述雨伞存放管连通的吸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容置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水口连通的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存放管与所述文丘里管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存放管包括用以容纳雨伞的容纳段以及连通所述容纳段和所述文丘里管的吸水口的连通段,所述连通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纳段与所述连通段相连通部位的内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雨伞容置装置,包括雨伞存放管以及与所述雨伞存放管相连的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收缩段、喉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端口形成有入气口。所述扩散段的端口形成有出水口。所述喉段设有与所述雨伞存放管连通的吸水口。所述车用雨伞容置装置还包括与文丘里管的入气口连通的入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气装置为一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容置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水口连通的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存放管与所述文丘里管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伞存放管包括用以容纳雨伞的容纳段以及连通所述容纳段和所述文丘里管的吸水口的连通段,所述连通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纳段与所述连通段相连通部位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车用雨伞容置装置通过设置文丘里管,并将文丘里管的喉段与雨伞存放管连通,收缩段与暖通空调设备或入气装置连通,同时在扩散段设置出水口,由此可利用文丘里管的文丘里效应原理将与所述喉段连通的雨伞存放管内雨伞上携带的雨水有效吸收并进行排出,从而可有效保护雨伞存放管及雨伞,并且可防止车辆内部被雨水弄得潮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用雨伞容置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车用雨伞容置装置100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车用雨伞容置装置100主要是用以设置于车辆(未图示)中,作为车辆的一种内部设施以供使用者(未图示)进行雨伞800的存放使用。所述车用雨伞容置装置100与车辆的暖通空调装置3相连通,并包括用以容纳雨伞800的雨伞存放管1以及与所述雨伞存放管1相连的文丘里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4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