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4234.1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8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民;于仲华;张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5000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8 khz 调制 红外 发送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38KHz红外接收和发送电路有多种,有用CPU的内部定时器产生38KHz脉冲的,也有用外部逻辑电路和电容来产生震荡,从而生产38KHz的脉冲的。但是对于第一种方法来说,主要是比较浪费定时器资源,程序编写和控制起来也挺麻烦,可移植性差;而第二种方法对产生震荡的电容精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很难保证能够产生38KHz±1KHz的脉冲,所以在生产和调试的时候比较繁琐,需要逐一测试和检测,所以该方法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易行、调试方便、实用性高的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含有处理器、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通过二极管与所述处理器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通过三极管Q2与所述处理器的发送端连接,所述处理器产生的38KHz脉冲通过三极管Q1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
所述三极管Q1为NPN结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PNP结三极管。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CPU的脉宽调制输出(PWM控制器)来产生38KHz的方波脉冲,再用该脉冲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来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能够有效的产生载波频率为38KHz脉冲调制,从而完成红外的调制发送。
2、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易行、调试方便、实用性高,其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的逻辑结构框图;
图2为图1所示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1-处理器,2-红外接收管,3-红外发射管。
38KHz调制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主要由红外发送管3和红外线接收管2,另外由外部处理器1的PWM产生的38KHz的脉冲输入,一个PNP结的三极管Q2和一个NPN结的三极管Q1,以及限流电阻和电源滤波电容构成,红外线接收管2通过二极管D6与CPU的UART的UART_RXD接收端连接,用于接收红外数据。而CPU的UART的UART_TXD发送端发送出TTL电平的串口数据来控制三极管Q1的通断,由于PWM一直由38KHz的方波产生,当UART_TXD为低电平,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那么红外发射管3就有PWM输出的脉冲来控制,这样红外发射管3就会发送出38KHz的红外脉冲信号,即发送的为调制后的低电平信号,当UART_TXD为高电平三极管Q2截止的时候,红外发射管3形不成回路,不能导通,红外发射管3就不会发送出38KHz的红外脉冲信号,即认为发送的为调制后的高电平信号,这样红外发射管3就会发出38KHz脉冲调制过的红外光信号,从而实现红外的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4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