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盗拆的开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3893.3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岚;曹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开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盗拆的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需要扣合并锁住的两部件,还有诸如工具箱和物品箱等用来存储工具和零部件的箱体,通常所采用的开关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第一部件(或箱体盖)1上的多个具有弹性的扣环11和固定在第二部件(或箱体壁)2上的多个凸起12,当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扣合后,第一部件1上的所述扣环11与第二部件2上的凸起12相互嵌合,从而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锁住。无论是凸起12还是扣环11,其厚度尺寸都不会太大,因此,若在非正常情形下拆开(盗开)后,有可能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破绽,不但是造成两个部件被盗拆或箱体内物品被盗的隐患,而且还会引发相关人员之间的矛盾,给管理带来不良的消极影响,甚至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盗拆的开关结构,具有防盗拆结构,避免发生工具和零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被非法盗拆和盗用,加强了物品的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盗拆的开关结构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在第一部件上的多个扣环、固定在第二部件上的多个分别与所述扣环配合的凸起,所述第一部件上还固定有倒钩结构,所述第二部件上固定有与所述倒钩结构配合凸台,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凸台两侧和底部设有一连续的薄壁,所述薄壁的厚度为0.8-1.5mm,所述薄壁内侧形成的空间在容纳所述倒钩结构后,所述薄壁的内侧面与所述倒钩结构两侧面、底面之间均分别具有0.5-1mm的缝隙;所述薄壁的外侧面突出于所述倒钩结构的外侧面3-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盗拆的开关结构,其中,所述薄壁的厚度优选为0.8mm。所述薄壁的内侧面与所述倒钩结构两侧面、底面之间的缝隙优选为0.5mm。所述薄壁的外侧面突出于所述倒钩结构的外侧面优选为3mm。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两组由所述倒钩结构、凸台和薄壁构成的防拆结构,两组防拆结构相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整体呈左右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增设有倒钩和凸台的配合结构,并在凸台的外围设有防拆的薄壁,当倒钩和凸台配合后,薄壁与配合 后的倒钩之间保持微小的距离(0.5mm左右为宜),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嵌合后,倒钩不会碰到防拆薄壁。假设有人要拆开嵌合好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必然会使用工具撬动爪的端部以试图使倒钩脱钩。那么首先就要将撬开工具插入防拆壁与倒钩轮廓的间隙中,由于倒钩与薄壁配合后的间隙很小,而且防拆壁比较高,要想使倒钩与凸台分离,必定会在进行撬开作业时,使撬开工具与防拆壁接触,但由于防拆壁比较薄同时又高,工具在撬开零件时所产生的力足以防拆壁破坏。在第二部件上就会留下破坏痕迹,虽然不影响零件的正常使用,但是从外观上能直观反映出零件曾经被拆卸过。本实用新型中防拆薄壁的设定,可以直观的反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是否被拆卸过,从而减少出现问题而责任却不明的纠纷,加强了物品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开关结构的示意简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为未嵌合的状态立体示意简图;
图2-2是图2-1中I部结构放大示意简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为未嵌合的状态平面示意简图;
图2-4是图2-3中II部结构放大示意简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嵌合状态立体示意简图;
图3-2是图3-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简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嵌合状态平面示意简图;
图3-4是图3-3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简图。
图中: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11-扣环,12-凸起,21-倒钩结构,22-凸台,23-薄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3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