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同步车辆零油耗制冷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9321.2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洪纲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同步 车辆 油耗 制冷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尤其是车辆减振器,属于车辆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车辆减振器介质液压油阻尼作用吸收振动的能量,特性是:减少振动不能制冷。
发明内容
工作原理:
一个单缸工作缸里设有一根活塞杆,活塞杆设有一个活塞组,活塞组设有三个活塞即主活塞、浮动活塞、凹槽浮动活塞同轴线安装。汽车振动悬挂弹簧恢复力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组大行程上行(见图1,见图2、图3示意图),主活塞、缓冲垫推动凹槽浮动活塞小行程上行碰到上端盖,无杆腔内冷冻机油受压力打开单向阀C设定背压压力值3~5.0Mpa、阻尼孔C进入有杆腔。
同样道理,汽车振动悬挂弹簧压缩力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组大行程下行,主活塞、缓冲垫碰到浮动活塞继续下行,浮动活塞碰到下端盖,有杆腔内的冷冻机油受压缩压力,通过阻尼孔D、打开单向阀D设定背压压力值3~5.0Mpa进入无杆腔。
一个单缸工作缸里由于单向阀甲、单向阀乙锁闭作用,在没有外力单位压强大于背压压力值的情况下,在工作缸内任意位置维持静止状态并且控制凹槽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同步运动于L2+L3=L之间,而之间容积基本不变,容积基本不变是液压同步技术的基本条件。
公知的液压同步技术指向多个油缸中的活塞分别运动呈同步状态,本发明实现一个单缸工作缸内,液压背压技术控制活塞组内的三个活塞中的两个浮动活塞在工作缸中任意位置维持静止状态、在没有大于背压的外力单位压强下始终处于同步运动状态,活塞组的容积基本不变的结构为世界首创,实现一个单缸工作缸内三个活塞液压同步。
当活塞组小行程上行,凹槽浮动活塞小行程上行碰到上端盖,即L4=0,制冷区A内制冷气体受压缩,压力通过阻尼孔B、关闭单向阀B、通过阻尼孔A、顶开单向阀A、通过联通管A、关闭单向阀E、三通单向阀A压力值1.5~2.6Mpa小于背压,形成高压制冷气体连接高压输入端单向阀,通过外管道进入制冷空调压缩机的高压输入端,进入车辆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吸热降温形成低压制冷气体压力降低到0.1~0.5Mpa,吸收振动压缩制冷不消耗发动机功率实现汽车驾驶室空调制冷降温。
同时浮动活塞同步上行,制冷区B形成负压,蒸发器低压制冷气体,经过空调压缩机的低压输出端单向阀连接三通单向阀、进入联通管B、打开单向阀F、阻尼孔F,进入制冷区B。
当活塞组小行程下行,浮动活塞碰到下端盖,即L1=0,制冷区B内制冷气体受压缩,压力通过阻尼孔F、关闭单向阀F、通过阻尼孔E、顶开单向阀E、通过联通管A、关闭单向阀A、形成高压制冷气体经过三通单向阀A压力值1.5~2.6Mpa小于背压,连接空调压缩机的高压输入端单向阀,通过外管道进入制冷空调压缩机的高压输入端,进入车辆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吸热降温形成低压制冷气体压力降低到0.1~0.5Mpa,吸收振动压缩制冷零能耗实现完成汽车驾驶室空调制冷降温。
同时凹槽浮动活塞同步下行,制冷区A形成负压,蒸发器低压制冷气体,经过空调压缩机的低压输出端单向阀连接三通单向阀、打开单向阀B、阻尼孔B,进入制冷区A。
优选地:一个单缸工作缸里设有一根活塞杆,活塞杆设有一个活塞组,活塞组设有三个活塞即主活塞、浮动活塞、凹槽浮动活塞同轴线安装;
优选地:主活塞设有单向阀D、阻尼孔D、阻尼孔C、单向阀C;
优选地:一个单缸工作缸内设有两个制冷区,即制冷区A、制冷区B,制冷区A由工作缸、上端盖、凹槽浮动活塞组成,制冷区B由工作缸、下端盖、浮动活塞组成;
优选地:一个工作缸设有两个端盖即上端盖、下端盖,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由两根联通管即联通管A连接三通单向阀A、联通管B连接三通单向阀B;
优选地:上端盖设有单向阀A、阻尼孔A、单向阀B、阻尼孔B,下端盖设有单向阀E、阻尼孔E,阻尼孔F、单向阀F;
优选地:三通单向阀A连接空调压缩机高压输入端单向阀、单向阀A、联通管A,三通单向阀B连接空调压缩机的低压输出端单向阀、单向阀B、联通管B。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洪纲,未经朱洪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9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