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5528.2 | 申请日: | 201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0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关真民;程俊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真民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3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气肿 引起 肺动脉 高压 演示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具,特别涉及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024359A《浮力演示器》给出的教具具有以下不足:
(1) 仅为液体水浮力大小的测定;
(2) 未见用于肺动脉压力测验。
另外,在病理学教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因肺动脉高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其主要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有关。在讲授时,多采用板书文字,板图、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用单纯语言、板书、文字表达较为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内容;(2)现有教具不能直观演示其发生发展过程;(3)教学气氛不活跃,学习兴趣不浓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观形象模拟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包括右心室模型、肺动脉模型、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肺泡模型、肺静脉模型和左心房模型组成的肺循环仿真模型,所述肺动脉模型一端与右心室接通,另一端与肺泡模型下方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接通,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接通肺静脉模型,最后进入左心房模型;所述肺动脉模型腔内设置有定滑轮、气球和连接线,连接线一端与气球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弹簧秤相系。肺动脉模型腔内设置的定滑轮固定在肺动脉模型腔内的底部,弹簧秤挂在支架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直观形象演示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过程,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该部分内容,可留下较深的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右心室模型
2、液体(模拟血液)
3、固定点
4、弹簧称
5、肺动脉模型
6、肺动脉调节开关
7、气球
8、连接线
9、定滑轮
10、肺泡模型
11、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
12、肺泡壁毛细血管调节开关
13、肺静脉模型
14、左心房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长期严重肺气肿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于右心衰竭,主要是由于肺气肿时破坏了肺间隔毛细血管,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持续超过4.0kpa时称为慢性肺动脉高压症。
基于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演示性模型如附图1所示,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包括右心室模型1、肺动脉模型5、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11、肺泡壁毛细血管调节开关12、肺泡模型10、肺静脉模型13和左心房模型14组成的肺循环仿真模型,所述肺动脉模型5一端与右心室接通1,另一端与肺泡模型10下方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11接通,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11接通肺静脉模型13,最后进入左心房模型14;所述肺动脉模型5腔内设置有定滑轮9、气球7和连接线8,连接线8一端与气球7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9与弹簧秤4相系。肺动脉模型5腔内设置的定滑轮9固定在肺动脉模型5腔内的底部,弹簧秤4挂在支架3上。
所述肺动脉内设置有浮力(模拟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定滑轮9、气球7、弹簧秤4、连接线8和支架3组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形象显示出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当肺气肿时,肺泡壁毛细血管由于肺泡扩张而受压,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加之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通过浮动气球随着肺动脉模型腔内液体量增多而上升进行模拟,能直接观察展示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过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模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先将弹簧秤4挂在支架3上,弹簧秤4挂钩上连接一根连线8,在肺动脉模型5腔内底部固定一个定滑轮9,将挂在弹簧秤4上的连接线8挂套在定滑轮9上,再将连接线8另一端与气球7相接。
将液体2(模拟血液)倒入右心室模型1,打开肺动脉模型调节开关6,使液体流入肺动脉模型5,肺动脉模型5液体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11进入肺静脉模型13,最后进入左心房模型14,以上模拟了肺循环的过程。
当肺气肿时肺泡模型10因充气扩张,使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11受压,肺动脉模型5循环阻力加大而血流受阻,肺动脉模型5腔内静脉血在上述基础上逐渐上升,并使气球7过度上移,气球浮力随气球浸入血液深度增加而增大,弹簧秤4示数增大,至此演示了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真民,未经关真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5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