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骨针折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3280.6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骨针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骨科手术中用的医用折弯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骨折的治疗中,经常应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在固定结束后需将克氏针针尾折弯,埋入皮下。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用普通老虎钳徒手折弯,需要二人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夹紧,一个折弯,二人必须同时用力,且用力方向相反,配合难度大,有时需要多次进行,造成医生疲劳和时间浪费,两把钳子在使用时由于震颤,会使已经复位好的骨折部位重新错位,造成骨折再次移位,以致影响骨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疗效。特别是关节周围的骨折,更是需要精确、稳定的复位,因此能否省力轻便、准确地折弯克氏针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号为01243920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医用折弯器,它由手柄和套筒两部分组成,手柄前部为扁平状,其上面带有宽度不一的数个斜向的钢针固定槽,这样的套筒折出的是V字型,骨针深入骨头中就能造成骨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弯形状为规整U字形的骨科骨针折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骨针折弯器,它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为固定把手,管体另一端固定压块;管体内间隙设置杆体,杆体一端铰接活动把手,杆体另一端为与压块对应的U型口;其中,杆体与活动把手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活动把手与固定把手铰接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或第二铰接点的铰接孔为条形孔。
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铰接孔为条形孔,第二铰接点的铰接孔为圆孔。
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铰接孔为圆孔,第二铰接点的铰接孔为条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于压块将骨针压入U型口中折弯,折弯形状为规整U字形,骨针深入骨头中就不会造成骨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骨科骨针折弯器,它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为固定把手2,管体1另一端固定压块3。压块3可以直接固定在管体1上,也可以焊接在连接板上,该连接板与管体1固为一体即可。管体1内间隙设置杆体4,杆体4一端铰接活动把手5,杆体4另一端为与压块对应的U型口9,使用时骨针11位于U型口9与压块3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杆体4与活动把手5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6,活动把手5与固定把手2铰接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7;上述第一铰接点6或第二铰接点7的铰接孔为条形孔。
当第一铰接点6的铰接孔为条形孔8时,第二铰接点7的铰接孔应为圆孔。此时,铰接轴10位于条形孔8内,并可在条形孔8内进行位移。
当第一铰接点6的铰接孔为圆孔时,第二铰接点7的铰接孔应为条形孔。这样,活动把手5与固定把手2之间可以在条形孔的长度内位移。
使用时,骨针11位于U型口9与压块3之间,按压活动把手5,U型口9左移,压块3将骨针11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未经王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3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垂臂的钻孔固定夹具
- 下一篇:一种一面两销式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