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7716.0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4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庆;贺士晶;刘曙光;张爱民;苏余昌;韩志涛;张海泉;职大庆;程卫红;国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M99/00;F24H1/20;F24H9/18;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响应 测试 加热 蓄热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
背景技术
恒温法是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测试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测试在恒定进口水温下地埋管换热器单位深度的换热量,通常可以根据机组冷凝温度不同,选用不同的进口温度。因此地埋管换热器进口处水温恒定是热响应测试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所使用的测试用热水箱可以加热水,但是无法保证出水口处水温的恒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通过箱体内壁设有2个不同加热功率的加热器加热箱体内的水,在温控器上设置所需水温,通过水温的变化自动调整开关的开闭,进而实现加热器的启停,而箱体内的搅拌叶片通过电机带动,在测试时工作,充分搅拌促使水箱中温度场均匀一致,保证出水连接管处水温的恒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包括箱体、温控器、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搅拌叶片,所述箱体上部设有电机、温控器,所述箱体内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与电机连接,所述箱体内壁上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导线与温控器连接,所述温控器通过导 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回水连接管,另一侧设有出水连接管,所述出水连接管端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泄水口。
所述第一加热器功率为5kW,所述第二加热器功率为3kW。
所述搅拌叶片为4个,所述搅拌叶片直径为500mm。
所述箱体体积为1m×1m×1m。
所述泄水口为2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热响应测试期间,保持出水温度恒定,无需人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俯视图。图中:
1-箱体;2-温控器;3-第一加热器;4-第二加热器;5-温度传感器;6-搅拌叶片;7-导线;8-电机;9-泄水口;10-回水连接管;11-出水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包括箱体1、温控器2、加热器、温度传感器5、搅拌叶片6,本实用新型的热响应测试用加热蓄热水箱,箱体1体积为1m×1m×1m,箱体1内壁设有2个不同加热功率 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第一加热器3功率为5kW,第二加热器4功率为3kW。在水箱箱体1一侧设有回水连接管10,另一侧设有出水连接管11,回水连接管10用于水箱内的进水,出水连接管11用于水箱内的出水,水箱的出水连接管11端口设置温度传感器5(通常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7与温控器2相连,温控器2安装在水箱箱体1的上部,通过在温控器2上设置所需水温,通过水温的变化自动调整开关的开闭,进而实现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器4的启停(出水连接管11处水温低于设置温度时,加热器启动,出水连接管11处水温等于设置温度时,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器4停止加热)。水箱箱体1内设有4个搅拌叶片6,每个搅拌叶片6的直径为500mm,通过电机8带动,在测试时工作,充分搅拌促使水箱中温度场均匀一致,保证出水连接管11处水温的恒定,电机8的位置在箱体1的上部。水箱的箱体1底部设有2个泄水口9,测试结束后可以把放空水箱中的储水。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加热蓄热水箱,可以根据热响应测试中的不同温度需求,选择不同的水箱出水温度(如33℃,35℃,37℃等),且在热响应测试期间,保持出水温度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7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