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防水结构构造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286399.0 申请日: 2012-06-12
公开(公告)号: CN202706064U 公开(公告)日: 2013-01-30
发明(设计)人: 厉天数;黄璐燕;厉天定;史磊斌;王文辉;徐伟;陆国飞;包斌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31/02 分类号: E02D31/02;E02D19/10;E02D29/04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0007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地下室 防水 结构 构造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一种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防水结构构造,属于建筑施工结构防水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考虑到扩大使用空间和稳定建筑基础等方面需要,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修建了地下室,并且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加,地下室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土层上,其稳固性对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具有重要意义。地下室以其扩大使用空间的作用倍受人们欢迎,但由于其修筑在地下,因此,建筑防水性能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使用状况以及建筑的整体寿命。地下室渗漏问题属于建筑工程中“四漏”中的一漏,即屋面、卫生间、大板建筑板缝和地下室渗漏,渗漏已成了我国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痛疾”,为此全国每年用于建筑防水返工和维修费用高达5亿元以上。用于解决地下室渗漏问题的费用更是高昂。

我国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主要是为了防止地下水和滞留水渗入室内,影响室内的正常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造。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常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先排后防,即首先不能有积水,要将水在短时间内顺畅地排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传统做法是在砼垫层上铺贴防水卷材或刷防水涂料。人们一直把防水的希望寄托在防水材料上,防水材料也不断研究更新。曾相继出现的热贴沥青油毡、聚乙烯丙纶SBC-120、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以及目前较为普遍的自粘型SBS改性沥青油毡等等。但是由于新材料的研发没有切中渗漏要害,所以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一度出现了材料市场的混乱局面,使防水工作增加了新的不利因素。

从发现的地下室漏水局部看,水均由地下室结构的混凝土薄弱部位渗漏出来。它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下室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二是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也已经破坏。从常理判断刚性结构自防水局部失效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有的是在同一部位,但多数情况不会在同一部位,这是由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后地下水会穿过柔性防水层,进入结构层的外壁,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水会在柔性防水层与结构混凝土外表面之间,劈开通道,当遇到结构混凝土的自防水失效部位时穿透混凝土进入地下室产生渗漏。因此当人们发现地下室漏水时,其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层均已有局部的失效和破坏。按照不同的构造方面,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可以分为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和建筑细部构造不当等。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地下室、半地下室积水漏水问题的,能及时将地下水排出地下室,保持地下室、半地下室干燥、无积漏水的,一种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防水结构构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防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整个构造由素土(1)、素砼垫层(2)、抗渗混凝土底板(3)、级配碎石疏水层(4)、无纺布隔离层(5)、钢筋混凝土面层(6)、排水沟(7)、PVC排水管(8)、挡墙(9)、地下室外墙(10)组成;素土(1)需夯实,夯实至密实度不小于93%;素砼垫层(2)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抗渗混凝土底板(3)结构自找坡0.5%,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浇筑时不得留有施工缝,浇筑完成后7天洒水养护;级配碎石疏水层(4)为100mm厚,用PVC排水管(8)与排水沟(7)相连;排水沟(7)宽度为200mm,高度为级配碎石疏水层(4)+无纺布隔离层(5)+钢筋混凝土面层(6),排水坡度为0.5%;PVC排水管(8)直径为32mm,由级配碎石疏水层(4)向排水沟(7)倾斜15%,沿排水沟(7)每隔1500mm设置一根,将级配碎石疏水层(4)中的水疏导到排水沟(7);无纺布隔离层(5)采用120G/M2;钢筋混凝土面层(6)为100mm厚C25混凝土配Φ4200双向钢筋网,随捣随抹光,每6×6m设置4mm宽伸缩缝,切深20mm,并用聚氨酯油膏填塞;钢筋混凝土面层(6)采用机械抹光机压实收光;排水沟(7)与地下室外墙(10)之间设置120mm厚砖墙或120mm厚混凝土墙(9)。

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方法:

1.素土(1)夯实至密实度≥93%,浇筑C15素砼垫层(2);

2.地下室外墙(10)支模、绑扎钢筋,浇筑地下室外墙(10)及抗渗混凝土底板(3)混凝土;

3.铺设100mm厚级配碎石疏水层(4),周边每隔1500mm预埋一根Φ32mmPVC排水管(8)并留设200mm宽排水沟,砌筑120mm厚砖墙(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6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