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丝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4506.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武;李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渡边过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2 | 分类号: | D01D13/02;D01D1/10;D01D4/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116037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丝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进行整流、过滤、纺丝的纺丝组件。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2010-90515号公报所记载,在纺丝组件中,通常在组件壳体中收容导入模块,热塑性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进入组件壳体。在组件壳体内,滤材配置在导入模块下方,聚合物通过滤材进行过滤和整流。另外,在组件壳体内,纺丝过滤器配置在滤材下方,聚合物通过纺丝过滤器进行过滤,喷丝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下方,聚合物被从喷丝板排出。由此,聚合物被纺丝。通过纺丝组件,也可以对热塑性单体进行整流、过滤、纺丝。
在这种情况下,滤材的维护是一个重要问题。滤材一般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金属砂或玻璃珠塞满组件壳体,在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几次纺丝后,金属砂或玻璃珠会因此而变脏、受损。因此,需要对金属砂或玻璃珠进行周期性更换,更换时,需要从组件壳体取出金属砂或玻璃珠,然后重新塞满金属砂或玻璃珠,这个操作并不简单。既花费时间,又花费劳力。故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对金属砂或玻璃珠的代替品进行了长年的研究讨论,发现纺丝组件的金属砂或玻璃珠的整流性能非常重要。当聚合物或单体没有被整流时,即使之后通过纺丝过滤器过滤聚合物或单体,并从喷丝板排出聚合物或单体,也不能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可靠地纺丝。而到目前为止,除金属砂或玻璃珠以外,没有发现整流性能与之相匹敌的代替品,故现状为依然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在组件中塞满金属砂或玻璃珠。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平5-253418号公报中,提出了将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作为过滤器使用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着眼于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进行了研究及反复实验,其目的在于在纺丝组件中不需要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解决其维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导入模块收容于组件壳体,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通过导入模块而被导入组件壳体。在组件壳体内,整流板配置在导入模块的下方,聚合物或单体通过整流板进行整流。整流板由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构成,该整流板的空隙率为60-70%。不锈钢纤维为三棱柱形。在组件壳体内,纺丝过滤器配置在整流板的下方,通过纺丝过滤器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过滤。喷丝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的下方,从喷丝板排出聚合物或单体。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整流板具有1-2mm的厚度。不锈钢纤维为直线状且长度为1-4mm,该不锈钢纤维的截面呈大致正三角形,一边长度为30-100μm。
纺丝过滤器是由以无纺布状层叠的不锈钢线形成的。在组件壳体内,将多孔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与喷丝板之间,纺丝过滤器和多孔板相重合而被多孔板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纵截面图(A)、横截面图(B)以及立体图(C)。
图2是图1的整流板的截面图(A)以及说明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纺丝组件。在该纺丝组件中,导入模块1收容于组件壳体2,热塑性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1而被导入组件壳体2。在组件壳体2内,整流板3配置在导入模块1的下方,通过整流板3对聚合物进行过滤、整流。组件壳体2由本体4和上盖5组成,本体4具有环状座面6。整流板3为圆盘状,插入本体4,并与环状座面6相卡合。
导入模块1具有圆锥面7和圆筒面8。多个突起9以设有角度间隔的方式围绕圆筒面8形成并从圆筒面8突出。导入模块1插入本体4,在本体4和圆筒面8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隙10。各突起9与整流板3相重合,整流板3被夹于突起9和环状座面6之间。从而,导入模块1和整流板3被环状座面6支承。之后将上盖5重合于本体4,本体4被上盖5闭合。
在上盖5形成有导入口11,利用齿轮泵输送聚合物并将其从导入口11导入。从而,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1而沿其圆锥面7流动,并通过环状空隙10导入本体4。进而,聚合物通过整流板3,被整流板3进行过滤、整流。
如图2所示,整流板3由紧密层叠且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ステンレスフアイバ)12构成。其空隙率是60-70%。不锈钢纤维12是三棱柱形。整流板3的厚度为1-2mm。不锈钢纤维12是直线状,长度为1-4mm。其截面呈大致正三角形,一边长度为30-100μm。
在组件壳体2内,纺丝过滤器13配置在整流板3的下方,聚合物通过纺丝过滤器13进行过滤,喷丝板14配置在纺丝过滤器13的下方,聚合物从喷丝板14排出。由此对聚合物进行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渡边过滤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渡边过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4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