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322.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伟;云立刚;李进;赵浩;刘茂亮;杨呈;刘杰;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冲床 集成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特别是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
背景技术
数控转塔冲床(NCT)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化,是在板材上进行冲孔加工、浅拉深成型的压力加工设备。其由电脑控制系统、机械或液压动力系统、伺服送料机构、模具库、模具选择系统、外围编程系统等组成。数控转塔冲床(NCT)是通过编程软件(或手工)编制的加工程序,由伺服送料机构将板料送至需加工的位置,同时由模具选择系统选择模具库中相应的模具,液压动力系统按程序进行冲压,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
在现阶段,数控转塔冲床主要还是以普通转塔冲床为主为广大客户进行服务,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工艺要求,形状完全一致的冲压图形因为角度不同,而使得冲压模具需要开很多键槽,或者是需要多个模具,同时需要多次更换模具,由此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现有技术中同时要求转塔冲床设置更多的工位孔。比如,一种形状大小图案需要不同的角度,但受普通转塔冲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多个冲头,造成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并且模具十分昂贵,工序复杂。此外,传统模具安装方式不方便,由于其定位装置,转塔,自转模部分均要分开安装,特别是安装上转盘的时候,因需开设安装孔,需要翻转压力机进行实施,该方式操作危险性大、耗费大量人工、耗费时间长、安装困难,同时因安装误差的数值较大,故整体冲压配合运作精度不高,无法充分利用精密设备的加工能力,更无法达到产品精度要求。
现代钣金行业的精度要求日趋提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急需开发一种新型产品,以实现现在行业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定位销、转盘与自转模通过集成座相连形成三位一体式结构,由此将较大的装配误差转换为较小的加工误差,从而显著提高安装精度,同时降低装配难度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装设于数控转塔冲床的环闭型床身的内周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所述的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所述的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下定位气缸、下转盘和下自转模。
本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的床身为环闭型,且其中空通腔为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内设有冲压部分与进料台。冲压部分主要包括上下成对设置的定位气缸、转盘和自转模,而进料台位于相邻自转模的侧方。定位气缸、转盘和自转模均装配于L型的集成座上,并在集成座上进行三者之间的精准配合定位,将原本各部件与床身分别安装时的配合确位转移至以集成座为相对参照标线的加工装配,因在体积小、质量轻的集成座上实现精准定位更为简易,且精确度更高,由此使较大的装配误差转化成较小的加工误差,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精度,进而优化产品品质;同时由集成座相连成整体后,再与床身进行安装,节省了原本所需的人工与时间,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生产利润。
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呈上下对峙设置,且两者的L型折边均一一对应为上定位气缸、下定位气缸的安装部一,所述两者的L型主体平面上正对凸设用于一一对应转动套设上转盘、下转盘的导向套,所述两者的L型端部呈正对设置用于一一对应装配上自转模、下自转模的安装部二。L型的上集成座呈扣设状态,使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的凹腔相对。上定位气缸或者下定位气缸固贴于L型折边(安装部一)的外侧面上,上转盘、上自转模或者下转盘、下自转模均相应位于L型凹腔内。上集成座上的三处安装位置进行高精度校准,使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装配后,三者之间相互形成符合标准要求的匹配作用连接,即加工误差属于误差允许范围之内;下集成座同理。且同时使装配完成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在相对峙状态时,其上三对部件呈正对位置布局。
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定位气缸与上转盘呈平齐设置,且上转盘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气缸延伸出与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销,所述的下定位气缸与下转盘呈平齐设置,且下转盘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下定位气缸延伸出与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销。上转盘上沿其周圈开设有多个工位孔,每个工位孔均能通过旋转上转盘与上自转模位置对应并进行冲压操作,故将所需工位孔通过旋转到达相应位置后,上定位气缸伸出定位销插入该位置状态下所正对的定位孔内,从而实现上转盘旋转角度的卡接定位;下转盘定位方式同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