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河道污水自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005.4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3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杰;孙伟;杨宇轩;孙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儒(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自***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河道 污水 自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涉及河道污水的处理,尤其是一种太阳能河道污水自净装置。
背景技术
据环保部门统计,近20年来高浓度污水长期在境内滞留、渗透,加之被迫进行污灌,引发了中国境内多条河流沿岸为重点的大范围浅层地下水污染,绝大多数河道不是已经干涸,就是被污水和臭水充斥着,主要现象表现为:河流变黑变臭,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等。这些现象大多是因为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无规则排放而引起的,这些被污染的河流不仅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更严重的是严重影响了周围浅层地下水。通过相关部门对河道周围地下水的抽样调查表明,被污染河流浅层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深层地下水氟化物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饮用水质量。
河道污染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河道内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远远超出了河水内氧气的含量。众所周知,河流本身具有自净能力,“流水不腐”,河水的流动使得河水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的接触,使得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可以快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河水得到自净。但是近年来由于城乡发展的需要,河流的流速被降低了,这才造成了目前河流污染严重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一方面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对工农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加管制,另一方面要进行对现有的被污染河道的治理和净化工作。
传统的河道治理思路是疏浚河道,就是定期挖走河水底下的污泥,但是这样做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果不明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解决河道污染问题,亟待开发一种利用清洁能源使河流达到自净效果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太阳能河道污水自净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河道污水自净装置,包括提水管、太阳能电池板、浮头及蓄电池、电机减速机、旋转轴及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管为下扩口形式,在提水管的外缘柱面上固装有浮头,在提水管外缘柱面上部径向均布与提水管内连通制有出水口;
在提水管的上平面中心同轴固装电机减速机,该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在提水管内同轴连接旋转轴,该旋转轴的下底端部同轴径向固装叶轮,叶轮的位置在提水管的扩口内;
在提水管的上平面垂直对称固装有伸缩杆,在伸缩杆的上端共同铰装太阳能电池板,在提水管上平面还对称固装有蓄电池。
而且,在提水管内径向固装一向心支撑架,该向心支撑架的中心固装有轴承,旋转轴安装在该轴承内。
而且,所述伸缩杆通过定位顶丝进行轴向定位。
而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晶体硅电池板或单晶硅电池板或多晶硅电池板或非晶硅电池板,所述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镍氢蓄电池或锂离子蓄电池或镍镉蓄电池,所述叶轮为叶片式叶轮或旋流式叶轮或流道式叶轮或螺旋离心式叶轮;所述浮头为充气式浮头或密度小于水的塑料或泡沫之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采用浮头使装置整体保持在水面以上,电机减速机可以保证本装置的稳定运行,装置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并为蓄电池供电,蓄电池为电机供电,并通过传动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的转动通过提水管将河道下层污水抽到表层,使污水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使得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活性增强并且快速繁殖,使得河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快速的分解,从而可以达到河道污水自净并且零排放的目的。
2、本装置运行的全部过程均仅单一依靠太阳能作为能源提供动力,用绿色能源使河流环境得到了净化,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太阳能河道污水自净装置,包括提水管4、太阳能电池板1、浮头2及蓄电池8、电机减速机7、旋转轴9及叶轮12,提水管为下扩口形式,在提水管的外缘柱面上固装有浮头,以使本装置能够在水面上漂浮,如果浮力太大,可以采用增加配重的方式来平衡,本实施例附图中的浮头为环状并套装在提水管的外缘柱面下部;在提水管外缘柱面上部径向均布与提水管内连通制有出水口3,该出水口的数量在本实施例附图中为八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量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儒(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尚儒(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边坡防护网
- 下一篇:侧向刚性约束辅助修整桩头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