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1807.3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耿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半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文献 资源 协同 阅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献阅览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数据库在向读者提供其所需文献的同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国外的文献数据库包括:Elsevier Science、SpringLink、Wiley InterScience等;国内的文献数据库包括:维普、万方、专利文献库等;正在逐步分别向读者提供诸如最新文献通报、保存读者的检索历史、甚至向读者提供存储空间进行个人文献存储、管理等个性化服务功能。
尽管如此,由于各个单一的文献数据库的文献资源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的读者,例如,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往往需要检索阅览同一领域的多个不同文献资源数据库。读者不得不分别登录各个文献数据库,此时由于现有的个性化服务不能在多个文献数据库之间共享,显得极为不便。
与此同时,当读者若想与阅览过相同文献的或具有类似兴趣的其他读者交流文献阅读心得体会时,现有的文献数据库也没有对应的服务手段。
鉴于目前现有的各种文献数据库不能为读者提供一种适应多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统一的个性化服务,也不能为读者提供具有协作、协同功能的文献交互阅览服务,因此,极有必要对现有基于网络的文献资源所提供的与文献阅览相关的服务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以便读者能在文献阅览平台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库的文献,并进行相关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其至少包括:
改写地址信息及输出支持多种文献数据库文献的文献阅览平台的服务端设备;以及
通过网络与所述服务端设备通信连接且呈现所述文献阅览平台以供用户操作的至少一个用户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服务端设备为具有个性化信息推送功能的服务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向读者所使用的用户端设备提供文献阅览平台,使读者能在文献阅览平台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库的文献,并进行相关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提供的文献阅览平台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的以文献为中心的知识脑图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
11 服务端设备
12 用户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所述数字文献资源协同阅览系统1至少包括:服务端设备11与至少一个用户端设备12。
所述服务端设备11用于改写地址信息及输出支持多种文献数据库文献的文献阅览平台。
所述服务端设备11将来自用户端设备12的读者文献请求信息中的相关地址信息及来自至少一种文献服务设备提供给用户端设备12的文献信息中的相关地址信息分别予以改写,以便自身作为文献服务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中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半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半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1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智能呼吸监测平台
- 下一篇:一种内嵌式USB接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