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的查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387.6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4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王於翔;王振宇;薛石;马俊杰;杨代飞;蒋亚沙;陶浩浩;杨柳;冯新;王仁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8 | 分类号: | H04B10/08;H04B1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纤 物理 端口 智能 管理 查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基于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的查询装置,应用于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应用于光纤链路、路由查询过程中,它适用于通信运营商、企事业单位通信机房内外的光纤链路检测、查找过程,也适用于室内外的实际操作和施工等环境。
背景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征,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中的读写器发射信号给RFID标签,RFID标签通过自己的天线接收此信号,利用从信号得到的能量启动RFID标签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工作。RFID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
现代通信系统正向着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对各个光纤端口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已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不可忽视问题。随着物理光纤端口的日益增加,其承载的大量的各种信息传输量也在迅速增加。管理物理光纤端口是整个通信系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国内外对物理光纤端口的管理,普遍使用的方法为记录文档、纸质标签的手工管理模式。这显然无法适应对简洁便利、实时高效的管理要求,而用手工记录的管理方式,一般会具有以下诸多的缺陷:1)电子表格中的光纤配线信息繁多而且庞杂,难以实现简单和便利的实时管理; 2)光纤线路出现问题时,各类线路连接和配线设备里面的光纤太多,查找光纤配对信息很繁琐,此时光纤配线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信息常常又不准确清晰,使维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3)人为和手工的管理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不断推高了维护的综合成本,加上信息的不准确给维护工作带来较大的现实困难,由此产生的差错,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正维护,特别是在增加查对光纤和恢复已配光纤的工作中,显得尤其困难和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手段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光纤端口进行跟踪查询、管理和自动匹配的智能查询装置。满足通信运营商、企事业单位在日常通信管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进行光纤链路的查询与跟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包括RFID识别器、控制器、管理用计算机和射频识别跟踪卡;其中管理用计算机的信号输出/输入端通过以太网与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RS-485总线与RFID识别器的第一信号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RFID识别器的第二信号输出/输入端通过射频信号与射频识别跟踪卡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将射频识别跟踪卡通过插入带有射频读写功能的智能光纤托盘上相应的端口射频工作区内,通过读取特定的信息,触发管理用计算机发起相应的查询指令以引导配线;或插入带有射频读写功能的智能光纤托盘上相应的端口射频工作区内,通过读取特定的信息,触发管理用计算机发起相应的查询指令,来查询并指示已进行配线操作后,原附有RFID标签的同一根光纤两端的端口配对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对光纤链路进行查询时,通过查询光纤两端的任意一个端口,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在众多的已配线光纤中定位对应的另一个端口;当运营商、企事业单位在通信机房已配线光纤因故脱落后,进行光纤线路恢复时,能够快速从光纤两端的任意一个端口来确定所对应的另一个端口,并用LED灯闪烁提示引导恢复配线。从而实现了灵活、准确、及时的光纤端口管理,能够智能化的提供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恢复配线和查询,而且通过此智能查询装置能够获取接入点之间的链接信息,不用人工翻动光纤配线架查找。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基于光纤物理端口管理的查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射频识别跟踪卡示意图。
附图3是基于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的查询流程图。
附图4是带有射频读写功能的智能光纤托盘放大图。
附图5是光纤端口放大图。
图中1是天线、2是基板、3是芯片、4是射频识别跟踪卡、5是光纤托盘端口对应的LED指示灯、6是附加有RFID标签的光纤接头、7是光纤托盘端口射频工作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