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段式变压吸附膜分离提纯氢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2503.0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娅玲;钟雨明;詹家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56 | 分类号: | C01B3/56;B01D53/047;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变压 吸附 分离 提纯 氢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提纯领域,具体是一段式变压吸附膜分离提纯氢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技术(PSA)与膜分离技术两种方式都能用于裂解气制取氢气。变压吸附技术(PSA)制取99.9%以上高纯度氢气,在小规模一段式变压吸附制氢装置中运用,为提高收率,降低运行成本,采用多次均压,但其氢气收率一般不会超过92%,并且一次性投资也比较大。长期以来,因为变压吸附技术(PSA)的特性,产品氢气收率与产品氢气纯度成反比,造成在高纯度产品氢气要求下,产品氢气收率不高,因此,在现有变压吸附技术(PSA)中制取高纯度氢气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制氢工艺中还采用了膜分离技术,虽然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降低能耗,减少一次性投资,收率也高,但所制取的氢气纯度一般不会超过99.8%,其指标还不能达到高纯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段式变压吸附膜分离提纯氢气的装置,充分利用了膜分离和变压吸附两种技术的优势,在保证氢气纯度的同时,提高了氢气收率,减少了成本,节约了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段式变压吸附膜分离提纯氢气的装置,包括进气管、至少3个吸附塔、膜组件、缓冲罐、真空泵、出气管以及逆放管,所述进气管、出气管、逆放管分别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吸附塔连通,所述膜组件、真空泵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逆放管连通,所述膜组件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缓冲罐连通,所述缓冲罐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吸附塔连通,所述吸附塔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还连接有终充管、均压管。
所述终充管与出气管相连通,且终充管与出气管的连通处设有气动调节阀。
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气动调节阀。
所述吸附塔有4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膜分离技术和变压吸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了两者的技术优势,在保证氢气纯度的同时,提高了氢气收率,减少了成本,节约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进气管,2、吸附塔,3、逆放管,4、膜组件,5、缓冲罐,6、真空泵,7、出气管,8、气动调节阀,9、终充管,10、均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进气管1、至少3个吸附塔2、膜组件4、缓冲罐5、真空泵6、出气管7以及逆放管3,进气管1、出气管7、逆放管3分别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吸附塔2连通。
本实施例的膜组件4、真空泵6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逆放管3连通,膜组件4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缓冲罐5连通。
本实施例的缓冲罐5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与吸附塔2连通,吸附塔2通过设有气动切断阀的管道还连接有终充管9、均压管10。
本实施例的终充管9与出气管7相连通,且终充管9与出气管7的连通处设有气动调节阀8。
本实施例的出气管7上设有气动调节阀8。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吸附塔2有4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原料气从进气管1进入,然后进入吸附塔2,吸附塔2吸附其中杂质后,经出气管7将合格产品气送出给用户。吸附塔2在完成吸附过程后,进行再生,具体过程是,先打开均压管10与吸附塔2之间的气动切断阀进行均压降,然后打开逆放管3与吸附塔2之间的气动切断阀实现逆放,在逆放过程中,打开膜组件4与逆放管3以及膜组件4与缓冲罐5之间的气动切断阀,关闭真空泵6与逆放管3之间的气动切断阀,在膜组件4的渗透侧回收逆放气中所含的氢气,并暂存于缓冲罐5中;吸附塔2逆放完成后,关闭膜组件4与逆放管3以及膜组件4与缓冲罐5之间的气动切断阀,打开真空泵6与逆放管3之间的气动切断阀进行抽真空,完成抽真空后,将缓冲罐5中的渗透气回补到已抽成真空的吸附塔2中,完成渗透气的回收;最后吸附塔2再由均压管10实现均压升,由终充管9完成终充,从而完成整个再生过程。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2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USB存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视频回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