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1992.8 | 申请日: | 201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5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姜允中;王连佳;王元明;刘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迷宫 环形 通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形通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重量法透湿设备的测量原理,是将测试单元被放置在恒温恒湿腔内,在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渗透试验。使用称重传感器对测试单元的重量进行监测,因为称重传感器对温湿度比较敏感,不可以安装在恒温恒湿腔内。传统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把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恒温恒湿腔的下部,在恒温恒湿腔的下部开孔,重量传递杆穿过开孔,下端放在称重传感器上,上端放置测试单元。但在重量传递杆和孔之间的环形空间气流很容易流通,恒温恒湿腔内的温湿度很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它改善现有的通道,使重量传递杆和其它非称重元件无接触,环形通道大大阻碍了气流的流通,保证了恒温恒湿腔的温湿度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它包括迷宫环I和迷宫环II,迷宫环I安装在恒温恒湿腔的开口处,迷宫环II在重量传递杆上端,迷宫环I和迷宫环II两者间相互配合形成环形通道。
所述迷宫环I设有若干排水孔。
所述迷宫环II 最外层设有一圈环形圈,将迷宫环I的最外层包裹起来,两者间形成的环形通道口的开口方向与恒温恒湿腔的开口方向一致。
所述重量传递杆下端与称重单元连接,迷宫环I上是测试单元。
本实用新型采用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可以保证称重量传递杆和其它非称重元件无接触,环形通道大大阻碍了气流的流通,保证了恒温恒湿腔的温湿度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迷宫式环形通道结构,可以保证重量传递杆和其它非称重元件无接触,而且大大降低恒温恒湿腔和外界气流交换的速度,保证了恒温恒湿腔温度、湿度的稳定;同时,提高了温湿度的控制精度,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迷宫环I、迷宫环II的结构图。
图2是传统环形通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其中1.迷宫环I,2.恒温恒湿腔,3.测试单元,4.环形通道,5.迷宫环II,6.排水孔,7.重量传递杆,8.称重单元,9.环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中,迷宫环I 1安装在恒温恒湿腔2的开口处,重量传递杆7的上端设有迷宫环II5,迷宫环I1和迷宫环II5相互配合,两者间形成若干环形通道4,重量传递杆7的下端与称重单元8连接,在迷宫环I1上则设有测试单元3。使用时,恒温恒湿腔2内的气流进入环形通道4,环形通道4阻碍了气流流通,在保证称重单元和其它非称重元件无接触的情况下,保证了恒温恒湿腔2内温湿度的恒定。环形通道4内冷凝结的液滴,经迷宫环I1上的若干排水孔6排出。
实施例2:
图3中,在本实施例中,迷宫环II 5最外侧加一圈环形圈9,环形通道4口与恒温恒湿腔1的开口的方向一致均为开口向下,可以防止杂质进入环形通道4。
实施例3:
图4中,迷宫环I 1和迷宫环II 5间的环形通道4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1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