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冷却风扇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6029.0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9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 |
主分类号: | H02K17/12 | 分类号: | H02K17/12;H02K9/06;H02K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余丽霞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风扇 转子 三相 异步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塔式起重机的双冷却风扇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的是常见的外风扇冷却结构,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机座和机座表面散热筋对外散热,外风扇产生风路对电机机座表面进行冷却,由于受机座表面散热面积局限,加上电机内部热空气与外部的冷空气之间无法充分热交换,严重限制了电动机热负荷的选择,即限制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双冷却风扇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冷却风扇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机座、转轴、电机端盖、高端盖、定子铁芯、转子铁心和位于转子铁心外侧的转轴上的集电环,所述电机端盖外侧的转轴上安装有外风扇,所述转子铁心的端面与所述集电环之间的转轴上安装有内风扇,所述电机端盖和高端盖上分别开有进风孔和出风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电机端盖的周缘上,所述出风孔位于高端盖的排尘孔上。
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外风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风路,即通过端盖、转子铁芯、内风扇、高端盖组成内通风道,在端盖和高端盖上均开有通风孔,电动机转动时转轴带动内风扇旋转产生风压,电机内部的热空气被带出,外部冷空气相继补充入电机内部,如此循环进行冷热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电动机的散热效果,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内风扇位于原转子挡尘板的位置,替代了原转子挡尘板,转轴转动时内风扇带动的风不仅可以清洁高端盖内的碳粉粉尘,还可以给电动机集电环降温,延长集电环使用寿命,其效果远远优于原转子挡尘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E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F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端盖,2、进风孔,3、高端盖,4、出风孔,5、内风扇,6、转轴,7、外风扇罩,8、外风扇,9、机座,10、定子铁芯,11、转子铁芯,12、集电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双冷却风扇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机座9、转轴6、电机端盖1、高端盖3、定子铁芯10、转子铁心11和位于转子铁心11外侧的转轴6上的集电环12,电机端盖1外侧的转轴6上安装有外风扇8,转子铁心11的端面与集电环12之间的转轴6上安装有内风扇5,电机端盖1和高端盖3上分别开有进风孔2和出风孔4。进风孔2位于电机端盖1的周缘上,出风孔4位于高端盖3的排尘孔上。进风孔2和出风孔4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机座9、外风扇8和外风扇罩7上的通风孔构成外风路(参看图1中的箭头指示),外风扇8装于电机端盖1(如图2所示)外侧的转轴6上,电动机转动时转轴6带动外风扇8转动产生风压形成风流,风流通过外风路带走机座9表面的热量;电机端盖1、机座9、定子铁芯10、转子铁芯11和高端盖3上的通风孔共同构成内风路(参看图1中的箭头指示),内风扇5装于电动机转子铁芯10端面和集电环12之间的转轴6上,电机端盖1上开有进风孔2(如图3所示),高端盖3(如图4所示)上开有出风孔4(如图5所示),电动机转动时转轴6带动内风扇5转动产生风压形成风流,电动机内部的热空气被带出,外部冷空气相继补充入电动机内部,如此循环进行冷热交换,可以快速降低电动机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两路风流循环给电动机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动机的散热能力,突破了电动机表面积受限的“瓶颈”,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未经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6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智能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