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节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8742.0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3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良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002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节电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节电降耗已成为关乎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占社会总消耗能量约10%的照明负载的节电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为了避免输电过程中的各种损耗以及用电高峰期线路末端的电压过低,供电部门常以高出标准电压向用户供电。因此,大多数用电设备的常态工作电压均高于额定电压,使得用电设备工作电流增大、发热量增加、电能消耗增多;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用电设备的寿命。
通过研究表明,对于照明系统的负载来说,高出额定电压的这部分电能只是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而浪费掉。为了解决照明系统中由于电源电压的偏高所带来的电耗浪费问题,一般是在电源端采用交流调压的节能方式,常用的是晶闸管斩波节能装置和自耦降压器调控装置。前者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导通角,将电网输入的正弦波电压斩掉一部分,降低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以达到控压节电的效果,但缺点是会出现大量谐波,形成对电网的谐波污染。而后者虽然可以实现电压的正弦波输出,但它串在主回路中所承受的电流很大,一方面会因调压电刷在线圈表面滑动产生火花引起磨损,另一方面本身的功耗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调节小功率器件的功率来调节整个系统大负载功率的高效节能节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压器、绕组线圈和电压表,其结构要点调压器的输入线圈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一接头相连,调压器的输入线圈另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二接头相连;绕组线圈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一接头相连,绕组线圈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表一端和负载一接头相连,电压表另一端分别与电网电源第二接头和负载另一接头相连;所述绕组线圈与调压器的输出线圈组成串级变压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调压器采用自耦调压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压表采用数字电压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调压器调节串级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从而保证负载两端的电压处于最佳的稳压范围;实现了通过串在电网中的小功率变压器来调节稳定大功率照明负载的节电降耗目的。
另外,串级变压器的输出为正弦波无谐波干扰输出,克服了补偿变压器可控硅斩波节能装置易产生谐波污染的缺点;又由于串级变压器是在一次线圈中调节,所以在主回路中没有任何触点,而且变压器容量仅为需要调节负载的很少一部分容量。因此,可用较小的容量控制较大的容量输出,输出功率高、调节方便、过载能力强,很适合在大中功率场合下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载两端电压随调压器输出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绕组线圈两端电压随调压器输出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1中,1为负载另一接头、2为电压表、3为负载一接头、4为绕组线圈、5为电网电源第一接头、6为调压器、7为电网电源第二接头。
图2、3中,横轴均为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图2纵轴为负载两端电压;图3纵轴为绕组线圈两端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压器6、绕组线圈4和电压表2,调压器6的输入线圈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一接头5相连,调压器6的输入线圈另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二接头7相连;绕组线圈4一端与电网电源第一接头5相连,绕组线圈4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表2一端和负载一接头3相连,电压表2另一端分别与电网电源第二接头7和负载另一接头1相连;所述绕组线圈4与调压器6的输出线圈组成串级变压器。
所述调压器6采用自耦调压器;体积小、耗材少、效率高。
所述电压表2采用数字电压表。
本实用新型调压器6可由智能调控装置取代,从而实现自动调节串级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良,未经杨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8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