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4947.1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4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邓云龙;唐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水路 面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砖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既能有效提高保水能力又能快速排水、不会造成路面淹水的生态保水路面砖。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透水路面砖因为是实心的,保水能力较弱。常规透水路面砖的保水量为10L/㎡(含路基在内约30L/m2),在下大雨时路面砖不能有效地保水,路面不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量很大。这样,既会造成路面淹水,还会导致流入地下的雨水量的大幅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透水路面砖,这种透水路面砖既能有效提高保水能力又能快速排水、不会造成路面淹水的生态保水路面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一与该底面相对的上面、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纵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纵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纵向边缘的纵向侧面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横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横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横向边缘的横向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腔。
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通孔。
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凹槽。
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空洞。
进一步地,所述的砖体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或者两个相对的横向侧面中有一个纵向侧面或者一个横向侧面设有凹陷部,相对所述的设有凹陷部的纵向侧面或者横向侧面的另一侧的纵向侧面或者横向侧面则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镶嵌配合的凸出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因为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实心砖体内部开设内腔,雨水或其它路面积水可临时储留在该砖体的内腔中,不使路面积水,再使内腔中的积水逐渐渗透到地下,或进入集水管、集水井中。比起传统的透水砖来,本实用新型的保水路面砖保水能力大幅提升,保水量为80L∕㎡(含路基约100L/m2)。所以,在下大雨时也能有效地保水透水,路面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较少。这样,既不会造成路面淹水,还大大提高了渗入地下的雨水量。
本实用新型内腔可以是设置在砖体内且外部可见的一至多个通孔或者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砖体内但外部不可见的一至多个空洞,甚至可以是这些通孔、凹槽以及空洞等内腔结构的任意数量、形状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积极贡献是在路面砖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在结构上能够相互镶嵌配合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在用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砖铺设路面时,砖与砖之间能互相嵌合锁定,减低了对路基的铺设要求,能保证施工后砖块不沉降,路面相当平整,走行非常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路面砖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砖体,11-底面,111-纵向边缘,112-横向边缘,12-上面,121-纵向边缘,122-横向边缘,13-纵向侧面,14-横向侧面,2-内腔,3-凹陷部,4-凸出部,5-雨水,6-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加以描述:
请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为透水砖,路面砖的砖体1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11、一与该底面11相对的上面12、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和与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上下对应的上面12的纵向边缘121的纵向侧面13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和与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上下对应的上面12的横向边缘122的横向侧面14,砖体1内部具有二个并列设置的内腔2。本实施例中内腔2为贯穿砖体1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13的矩形通孔。
砖体1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13或者两个相对的横向侧面14中有一个纵向侧面13或者一个横向侧面14设有凹陷部3,相对该设有凹陷部3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的另一侧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则设有能与凹陷部3镶嵌配合的凸出部4。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和凸出部4分别设置在砖体1上两个相对的横向侧面14上,凹陷部3为与横向侧面14长度相同的凹槽,而凸出部4则为与横向侧面14长度相同的凸条,并且凹陷部3的凹槽与凸出部4的凸条能够相互嵌合,由此构成砖与砖之间稳定的装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4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斜坡道防冻滑装置
- 下一篇:轨道顶面不平顺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