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4911.3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3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烟;胡裕周;刘福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杨***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不易破损、不含汞及省电等优点,因此逐渐地取代日光灯管及白炽灯泡的地位,被广泛地应用于照明光源及装饰光源。
配合参阅图1,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剖视图。该发光二极管灯泡50包含一座体510、一第一电路板520、多个发光二极管530、一导电接头540、一灯罩550及一控制驱动模块560。该座体510具有一容置空间512及多个环绕排列的散热片514,该多个散热片514用以加强该座体510的散热效果。
该第一电路板520设置于该座体510的一端;该多个发光二极管530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520并与该第一电路板520形成电性连接;该导电接头540连接该座体510相反设置该第一电路板520的一端;该灯罩550设置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530的前端,使得该多个发光二极管530位于该灯罩550与该座体510之间。
该控制驱动模块560位于该容置空间512,该控制驱动模块560包含一第二电路板562及多个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562上的电子元件564,该多个电子元件564配合构成电源调整电路及控制电路。该控制驱动电路560通过多个导线570与该第一电路板520形成电性连接,并通过多个电源线580与该控制驱动模块560形成电性连接。
于实际制作时,必须将设置有该多个发光二极管530及该多个电子元件564的该第一电路板520及该第二电路板562分别地组装于该座体510上,再通过该多个导线570以使该第一电路板520及该第二电路板562形成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制作工序繁琐且制作时间长。
其次,由于该控制驱动模块560的该第二电路板562及该多个电子元件564具有一定体积,使得该容置空间512的体积无法缩减,进而致使该座体510的体积无法有效地缩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的制作工序简易并可缩小整体体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含:
一座体,该座体的一侧具有一承载部;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承载部,该电路板具有一电路层;
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该电路板并与该电路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透光层,呈环状地位于该电路板上,并包覆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一控制驱动模块,该控制驱动模块位于该电路板并与该电路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导电接头,连接于该座体的另一侧并与该电路层形成电性连接。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透光层呈圆形环状地位于该电路板。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透光层的剖面呈弧状地包覆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光波长转换物质,设置于该透光层内。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二档墙,该多个档墙分别地设置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两侧并环绕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该透光层位于该多个档墙之间。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多个焊线,该焊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该电路层,该透光层包覆该焊线。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保护层,包覆该多个控制驱动模块。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围绕壁,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并环绕该控制驱动模块,该保护层位于该围绕壁内。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多个导线,连接该导电接头及该电路层。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呈等间距排列。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围该控制驱动模块。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多个散热片,呈放射状地设置于该座体的一外壁面。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多个固定件,该多个固定件贯穿该电路板并将该电路板锁固于该承载部。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灯罩,该灯罩与该座体结合,使该电路板、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及该控制驱动模块位于该灯罩及该座体之间。
上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光波长转换物质,设置于该灯罩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4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