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泄压阀的单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1800.7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管九洲;王书慧;海青华;李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2 | 分类号: | E21B3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泄压阀 单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采油装置的单流阀,尤其是一种带泄压阀的单流阀。
背景技术
目前,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技术在油田稠油区块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能够基本保证安全生产,但是在地面管线连接过程中还存在有安全隐患。
主要是,为了防止注气井压力突然增大时,对地面管线、设备及人员造成伤害,在注气管线与井口连接处设置有单流阀,在完成注作业后,需拆除注气管线时,通常中先关闭井口阀门,然后在打开管线的放空阀,然后再拆注气管线。而在拆除单流阀时,由于井口阀门与单流阀阀球之间具有一储气空间,其内存储有一定量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在作业中,通常的处理方式是,用铁棒等长杆工具捅开阀球泄掉余压,然后再拆除单流阀。但是,由于空气的压缩比较大,剩余的压力很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如果从卡瓦连接处泄掉余压,同样会存在上述安全问题。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以保证在拆除单流阀时的作业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泄压阀的单流阀,从而在将单流阀从注气管线上拆除时,能够泄掉单流阀内的剩余压力。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座和弹簧压环,一阀球能落座于所述阀座,一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阀球,另一端顶抵于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的所述弹簧压环;所述阀体靠近所述阀座的一端为管线连接端,靠近所述弹簧压环的一端为井口连接端,且在所述阀座与管线连接端之间、弹簧压环与井口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泄压阀。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一带有盲孔的金属管设置在靠近所述管线连接端的所述阀体上,其开口端与所述阀体相连接,封闭端延伸至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金属管的开口端在所述阀体上形成测温孔,所述金属管内构成测温元件容置部。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带有盲孔的金属管与所述阀体倾斜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管线连接端与管线卡瓦连接头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井口连接端与井口卡瓦连接头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阀体包括阀本体,分别与所述阀本体两端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短接和第二连接短接;其中,所述阀座、阀球和弹簧压环设置在所述阀本体内。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短接和第二连接短接上分别设有一泄压阀。
如上所述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其中,所述阀体包括阀本体,分别与所述阀本体两端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短接和第二连接短接;其中,所述阀座、阀球和弹簧压环设置在所述阀本体内;与设有所述阀座的所述阀本体一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短接上设有所述带盲孔的金属管。
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注空气管线时,井口卡瓦连接头通过卡瓦与井口连接、管线卡瓦连接头与管线通过卡瓦连接,设置在阀体两端的各泄压阀关闭。连接完管线后,开机注气,当压力达到单流阀开启压力时,气体顶开阀球,开始向油井内注空气;在测温孔处插入温度计以便测量好井口注气温度。
在完成注气作业,需要拆除注气管线时,首先关闭井口注气阀门,打开设置在阀体两端的泄压阀,以放空阀球两端侧的余压,避免进行拆除管线作业时,单流阀内的弹簧、阀球在余压的作用下弹出。
本实用新型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连接于向油井内注入空气的管线上,在注气过程中关闭所述各泄压阀,在完成注气作业后,在将本实用新型从注气管线上拆除时,能够通过打开泄压阀泄掉单流阀内的剩余压力,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保证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泄压阀的单流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井口卡瓦连接头 2、管线卡瓦连接头 3、泄压阀 4、阀体
5、弹簧压环 6、弹簧 7、阀球 8、阀座
9、金属管 10、泄压阀 11、井口连接端 12、管线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1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