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8636.4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7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伟;庄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尤指一种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梁体在施工之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层缺陷或者结构裂缝等病害,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影响或者其他非外力因素所致。对于一般病害或者不太严重的病害来说,一般采用防护面料进行防护或者采用水泥砂浆修补防护进行加固即可。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病害(即经过检验梁体的承载力已经受到损失,低于或接近最小设计应力值),此时,仅仅对梁体进行封闭涂装或者砂浆加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混凝土梁体出现严重的病害时,必须对梁体进行补强,本案由此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出现严重病害时可对梁体进行补强的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在混凝土的坚硬层之外涂装底层树脂层,再于底层树脂层之外涂装找平树脂层,然后通过浸渍树脂层粘贴一层碳纤维布,之后再于碳纤维布外侧涂刷一层浸渍树脂层,最后涂装防护面涂料形成防护面层。
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通过找平树脂层找平之后,再通过浸渍树脂层粘贴一层碳纤维布。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梁体表面增设了碳纤维布(芳纶纤维),由于碳纤维具有比钢材高出十几倍的抗拉强度和l~2倍的弹性模量,因此可以对混凝土梁体进行补强加固,且相对于已有的加固补强方法,碳纤维加固具有高强、轻质、高效、施工简便等明显的优势。另外,对混凝土梁体进行的表面封闭涂装,可以避免其病害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混凝土梁体加固结构是在混凝土的坚硬层1之外涂装底层树脂层2,再于底层树脂层2之外涂装找平树脂层3,然后通过浸渍树脂层4粘贴一层碳纤维布(芳纶纤维布)5,之后再于碳纤维布5外侧再涂刷一层浸渍树脂层4,最后涂装防护面涂料形成装饰面层6。
由于碳纤维(芳纶纤维)具有比钢材高出十几倍的抗拉强度和l~2倍的弹性模量,适用于砼构件的抗弯、抗剪加固。相对于已有的加固补强方法,碳纤维加固具有高强、轻质、高效、施工简便等明显的优势。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同样在混凝土坚硬层1之后依次涂装底层树脂层2及找平树脂层3,并通过浸渍树脂层4粘贴一层碳纤维布5,所不同的是,在碳纤维布5之外通过找平树脂层3找平之后,再通过浸渍树脂层4粘贴一层碳纤维布5,之后再于第二层碳纤维布5外侧再涂刷一层浸渍树脂层4,最后涂装防护面涂料形成装饰面层6。本实施例说明,可以粘贴多层碳纤维布以便增加加固补强。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如下:
①涂装表面必须清洁、没有任何油迹、污垢和其他污染物。对需加固的混凝土梁体表面进行打磨至坚硬层1,即含有石子的部位。
②用底胶(底层树脂)对混凝土进行底涂,形成底层树脂层2,以渗透进混凝土并增强之。
③待底胶干后用找平胶(找平树脂)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形成找平树脂层3。
④找平胶干后,在找平胶和碳纤维布5表面分别涂刷粘结浸渍胶(浸渍树脂),然后将碳纤维布5粘贴在加固位置,而后用橡胶棍对碳纤维布(芳纶纤维布)进行滚压,使浸渍胶充分浸渍到纤维布的布丝里去,使之粘结成一个整体。
⑤如果粘贴多层碳纤维布(芳纶纤维布),则重复③~④,否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⑥在纤维布的表面涂刷浸渍胶,进行补充浸渍及封闭保护,之后涂装防护面涂料形成装饰面层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8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健身器材偏心脚套
- 下一篇:一种儿童安全座椅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