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133.1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华;赖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1/00 | 分类号: | F16C41/00;B66F3/46;B66F3/2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滑动 轴承 高压 顶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顶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滑动轴承的轴向载荷是通过推力头作用在若干个呈圆周均布的推力瓦上。实践证明:当立式滑动轴承的推力瓦面上承受的载荷超过某一临界比压(推荐值为2.5MPa)时,由于推力头和推力瓦之间载荷太大,推力头镜面和瓦的贴合面之间会产生“粘着效应”,润滑油难以渗入至贴合面内,启动时推力头与推力瓦发生干摩擦会引起烧瓦事故。这种情况在机组长期停运重新启动时或低速运转停机时常有发生。
目前国内外广为采用的一种顶起装置是一种静压顶起装置,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是在每个推力瓦1瓦面上钻一个高压顶油孔3和一个与顶油孔同心的浅孔2,浅孔2与推力头贴合面构成浅表油囊。推力瓦侧面开有侧孔4与高压顶油孔3、浅表油囊2相通。高压进油管7(来自高压泵站),接头5、单向阀6与侧孔4相连。机组启动前先启动泵站,高压油经过高压进油管7引至浅表油囊,将推力头顶起,润滑油挤入瓦与推力头镜面之间,当机组启动后,随其运转而生成油膜,保证了推力瓦在纯液体中摩擦运转。
该顶起装置的缺点是:
1. 高压进油管、单向阀、接头必须引至立式滑动轴承油箱底部的推力瓦四周,呈鼠笼布置状,不仅干扰了运行时油流动路径的“生态环境”,且对油箱空间相对偏紧的立式滑动轴来说,就显得特别困难,甚至无法实现。
2. 由于油管、单向阀、接头“扎堆”底部,试漏检修极为困难。
3. 每个推力瓦都要加工顶油孔、浅孔、侧孔,特别是浅孔加工精度要求高,提高了推力瓦的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检修,且可以降低轴承成本的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立式滑动轴承、转子及多个顶升活塞;转子的上端与立式滑动轴承的推力头固接,转子上设有顶盘,多个顶升活塞设在顶盘的下方。
上述的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中,顶升活塞的活塞杆顶端设有摩擦片。
上述的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中,活塞不工作时摩擦片上端面与顶盘下端面间的间隙为3mm。
上述的立式滑动轴承用高压顶起装置中,多个顶升活塞以转子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按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顶升活塞顶起转子,从而带动转子上端连接的推力头上升,达到与推力瓦分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占用轴承的空间,结构上几乎与立式滑动轴承无关,检修极为方便,立式滑动轴承可按没有顶升装置的生产,较设有静压顶起装置的立式轴承加工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活塞的活塞杆上端设有滑摩擦片,可保护顶盘不受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式滑动轴承采用的一种高压顶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式滑动轴承8、转子9及四个顶升活塞11,四个顶升活塞11设在立式滑动轴承8的下方,每个顶升活塞11的活塞杆顶端均设有摩擦片13;转子9的上端与立式滑动轴承8的推力头10固接,转子9设有顶盘12,位于顶升活塞11上方,靠近顶升活塞11。四个顶升活塞11以转子9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活塞不工作时顶升活塞11的活塞杆顶端的摩擦片13上端面与顶盘下端面间的间隙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动轴承的密封件装配的工装
- 下一篇:退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