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水冷微波消融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4009.3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4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新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水冷 微波 消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式微波肿瘤消融的手术器械,是属于微波能技术应用于有源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微波热疗技术和微波热凝技术在医学研究与临床领域里得到比较广泛地应用,同时其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在不断深入,逐步提高。微波热凝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的微波肿瘤消融,是将直径较小的微波天线介入到肿瘤组织内部,辐射微波能量并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于十数分钟甚至数分钟内,可使微波热效应区(俗称热场)的温度达到摄氏几十度,甚至上百度,致使肿瘤凝固、坏死,达到原位灭活肿瘤的治疗目的。微波能作用组织的深度,微波能消融肿瘤的体量,与微波功率的大小及其作用时间的长短,与微波的工作频率有关。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创口小,微波消融术在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中,得以愈加广泛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水冷式微波消融针(以下简称为微波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微波消融过程中,微波针是处于肿瘤组织急速升温和被焦化或被炭化组织粘连的风险状态下工作的,由于现有微波针的前端存在缺陷,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掉头或针体前端的脱落。
2水冷式微波针的问世,为高功率的微波消融和对较大体量肿瘤的微波消融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现有微波针前端存在缺陷,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引起针体前端的漏水,如果继续消融治疗(输出微波功率)手术,则继而可能会发生掉头或针体前端的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高强度水冷微波消融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水冷微波消融针,组成包括:穿刺头、介质套管、半刚同轴电缆、针杆、挡水长套,所述挡水长套装套在半刚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所述针杆装套在介质套管与挡水长套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肩部凸台的T型导轴,介质套管具有与所述T型导轴肩部凸台配合的内孔台阶面,所述T型导轴穿过介质套管的内孔与穿刺头螺纹连接,所述T型导轴的肩部凸台抵住介质套管的内孔台阶面,使介质套管与穿刺头固定为一体,所述T型导轴尾部开设有轴向盲孔,半刚同轴电缆内导体插入所述盲孔内并固定。
介质套管装配在T型导轴上后,旋转穿刺头,使穿刺头与T型导轴螺纹连接,旋紧螺纹的同时,T型导轴利用肩部凸台抵住介质套管的内孔台阶面,介质套管被夹持固定在穿刺头和T型导轴之间。从而使所述穿刺头、介质套管和T型导轴三者具有足够可靠的刚性连接。
为了防止彼此松动,可在穿刺头后端面与介质套管前端面之间空隙内填充有耐高温粘接剂。
为了使穿刺头与针杆可靠连接,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所述介质套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凹槽,针杆的对应部位通过旋压变形压入所述介质套管外圆的凹槽内实现固定连接。
介质套管的外圆与针杆内孔为滑配合,当针杆装配在介质套管上并对位之后,利用专用的精密旋转夹具,采用旋压技术,致使薄壁针杆在介质套管的环形凹槽部位形成局部的冷作硬化的缩颈变形,致使针杆紧紧地箍卡在介质套管上,使之具有足够的机械连接强度。
方案二:所述介质套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卡有哈夫套,所述针杆与哈夫套焊接固定。
由于介质套管选用电子陶瓷类的绝缘材料,这类材料在高频电磁场中的介质损耗因数很低,并且耐高温,因其烧结温度都在1650℃以上。介质套管无法与针杆直接焊接连接。因此本方案中,将哈夫套的内卡环卡紧介质套管的环形凹槽,针杆装配在哈夫套外圆上,然后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将针杆与哈夫套加以点焊,针杆通过哈夫套与介质套管固定。为了避开激光焊接的高热量影响,在环形凹槽对接的大外圆处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挡水长套前端插入T型导轴后端面的内孔。
进一步的,所述半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前端与T型导轴尾部盲孔的孔底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水长套外圆上开设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内以及挡水长套外圆与针杆内壁之间填充有耐高温粘接剂。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的水冷循环结构。在手柄内,安装着本实用新型用来分隔与引导冷却水单向流动的结构件—分水板,当低温冷却水从分水板下方的(进)水嘴进入分水板体内,通过转向通道,流向分水板的后侧腔体,然后沿着半刚同轴电缆和内水套管之空间流向针体前端,穿过内水套管最前端的侧孔,携带热量,再沿着内水套管和针杆之空间流回到分水板的前侧腔体,再流入分水板体内,通过转向通道,从其下方(出)水嘴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新,未经孙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4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卸妆海绵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自动多功能燃气烧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