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脉动流化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3850.0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5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罗云汉;吴鹏;舒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 流化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为实现化学反应或物理选择等而采用“搅拌”、“流化”等加工方式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搅拌”、“流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流化床可使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运动的流体中,从而使颗粒具有类似流体的某些表现特征。它也是化学工业广泛使用,用以进行流体或固体物理化学加工的经典技术。经典的流化床技术基本建立在介质循环均匀流化的动力学设计基础上。因此,实际流化介质不均会产生“腾涌”、“节涌”、“沟流”等不易克服的严重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脉动流化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脉动流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应釜本体、动力泵、混合泵、脉动介质容器;脉动介质容器位于反应釜本体的上方,脉动介质容器的底部与第一管道的上端相连通,第一管道的下端插入反应釜本体内并位于反应釜本体内的底部,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反应釜本体的中部由第二管道与动力泵的输入口相连通,动力泵的输出口由第三管道与混合泵的第一输入口相连通,混合泵上设有补入物料入口,混合泵的输出口由第四管道与脉动介质容器的上端相连通,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反应釜本体的上端部设有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规流化床的一些常见缺点,如“腾涌”、“节涌”、“沟流”、等现象;
2.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形成空穴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形成沟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反应釜本体,B—动力泵,C—混合泵,D—第一阀门,E—脉动介质容器,F—第二阀门,G—第一管道,H—补入物料入口,I—第二管道,J—第三管道,K—第四管道,X-进料口,Y-空穴,Z-沟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脉动流化反应釜,如图1所示,它包括反应釜本体A、动力泵B、混合泵C、脉动介质容器E;脉动介质容器E位于反应釜本体A的上方,脉动介质容器E的底部与第一管道G的上端相连通,第一管道G的下端插入反应釜本体A内并位于反应釜本体A内的底部,第一管道G上设有第一阀门D(第一阀门D位于反应釜本体A外);反应釜本体A的中部由第二管道I与动力泵B的输入口相连通,动力泵B的输出口由第三管道J与混合泵C的第一输入口相连通,混合泵C上设有补入物料入口H(即第二输入口),混合泵C的输出口由第四管道K与脉动介质容器E的上端相连通,第四管道K上设有第二阀门F。
反应釜本体A的上端部设有进料口X。
上述部件的技术参数、材质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将动能聚集为势能,周期释放(脉动),流化物料。用这种方法替代动能不间断流化物料的方法。
动力泵B将反应釜本体A中的物料加压;物料驱动混合泵C上的补入物料入口H处加入物料,完成对介质的补入物料过程(物料可以是气体物质、液体物质或粉粒状物质);反应介质通过第二阀门F,送入脉动介质容器E中聚集储存物料和能量;然后装置按工艺要求,受控制器控制,通过第二阀门F,将介质物料压送至反应釜本体A中,完成脉动流化过程。其中“反应介质”是流化反应反应物和载体的统称,即也包含反应物料。关于反应介质的补入:①若反应物为气体或液体,例如水、氢气、氧气、氨气等,则反应物通过补入物料入口H经混合泵C进入脉动介质容器E,再通过第一阀门D进入反应釜本体A。②若反应物料为固体,例如矿石粉粒、废金属粉粒等可流化固体颗粒,则从反应釜本体A上端部的进料口X直接投入(如图2所示)。现以冶铜,即酸浸湿法冶金,为例,说明反应物料的补入。首先将固体物料(固体物料为含铜矿石粉粒或各种含铜原料)从反应釜本体A上端部的进料口投入反应釜。气态和液态反应介质(水、硫酸、空气)H进入,通过混合泵C进入容器E,再进入反应釜本体A,同固体反应介质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3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便携万能充电器
- 下一篇:松香生产用熔解釜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