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百叶窗式手机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3779.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2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俊杰 |
主分类号: | A45C11/10 | 分类号: | A45C11/10;A45C11/24;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尹怀勤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叶窗 手机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具体是指一种组合式的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平板手机得到广泛运用,为了更好的保护手机,手机保护壳也随之得到了广泛运用,现有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保护壳只具有容纳手机并尽可能防止手机受损,也有一部分保护壳在其背面设置了支撑架,便于在桌面或者其他支撑面上使用手机时支撑手机,单这类支架的支撑保护壳的角度是设定的,无法调节,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式手机保护壳,在保护壳上设有可调节的支撑架,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保护壳的倾斜角度,便于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百叶窗式手机保护壳,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与手机功能键对应的复数个孔,所述本体由可分离的插接部及接纳部组合而成,插接部及接纳部均由底板及设于底板边缘上的三块侧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接纳部的底板上设有容纳孔;还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端与容纳孔的一侧边铰接,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端与容纳孔上另一侧边铰接,静态时,第一、二支撑部的对应侧边缘相拼接并嵌设于容纳孔内且二者的自由端均扣设于接纳部上对应的侧边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自由端沿侧边缘延伸形成延伸部,而第二支撑部的表面上设有可与延伸部相抵靠的复数根横条;所述横条造型使整个保护壳类似于百叶窗造型;且插接部、接纳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四者可分离及自由组合,因此,使用者可购买多套颜色各异的保护壳,在使用时根据自身喜好组合成一个配件颜色各异的完整保护壳,非常具有个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端与容纳孔的左侧边缘相铰接,则其自由端与接纳部的右侧板相扣接;而第二支撑部与容纳孔的右侧边缘相铰接,则其自由端与接纳部的左侧板相扣接。左、右方位的确定标准是,将手机放入保护壳后,根据使用者一般使用习惯确定该保护壳的左、右侧及上、下端,即手机的左右侧对应保护壳的左右侧,而手机的上下端对应保护壳的上下端。
所述插接部的插接端设有插接头,而接纳部的对应端设有容纳插接头的接纳部;插接头位于接纳部的上方。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自由端设有折边,在折边的内表面上设有扣接条,而所述接纳部的右侧板的外表面上则设有与该扣接条相结合的扣接孔。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自由端设有折边,在折边的内表面上设有扣接条,而所述接纳部的左侧板的外表面上则设有与该扣接条相结合的扣接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接纳部的底板上开设容纳孔,用于容纳铰接于容纳孔左、右侧边缘上的第一、第二支撑部,静态时,第一、二支撑部的对应侧边相拼接,需要将放置手机的保护壳放于桌面或其他平面上使用时,旋转第一、二支撑部至一定角度,此时,本体的右侧边置于桌面上,且第二支撑部的自由端外表面与桌面相抵靠,与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延伸部的边缘与设于第二支撑部上的其中一根横条相抵靠,确定一个保护壳的倾斜角度,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手机倾斜角度时,只需要移动第一支撑部使延伸部与其他横条相抵靠即可,同现有技术相比,保护壳的支撑架可以调整,便于调整手机的倾斜角度,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使用方便,而且极具个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左、右方位的确定标准是,将手机放入保护壳后,根据使用者一般使用习惯确定该保护壳的左、右侧及上、下端,即手机的左右侧对应保护壳的左右侧,而手机的上下端对应保护壳的上下端。
图1中,组合式手机保护壳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上与手机功能键对应的复数个孔。
图2中,所述本体1由可分离的插接部11及接纳部12组合而成,插接部11及接纳部12均由底板111、121及设于底板边缘上的三块侧板112、122一体成型而成。
在所述接纳部12的底板121上开设容纳孔121a。
还设有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所述第一支撑部2的连接端与容纳孔121a的左侧边铰接,其自由端与接纳部12的右侧板122相扣接,在第一支撑部2的自由端设有折边21,在折边21的内表面上设有扣接条(未图示),并在接纳部12的右侧板122的外表面上则设有与该扣接条相结合的扣接孔122a;所述第一支撑部2的自由端沿侧边缘延伸形成延伸部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俊杰,未经郑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3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