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棱锥形翅片冷凝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2310.0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4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强;陈焕焯;武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6 | 分类号: | F28F1/36;F28F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棱锥 形翅片 冷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换热管,尤其是一种棱锥形翅片冷凝管。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例如,中央空调系统冷水机组中的冷凝器。冷凝器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好坏。
一般来讲,管壳式冷凝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管内流动低温流体,管外侧的蒸汽与管壁接触后,发生相变,形成凝结液体,同时释放出潜热,与管内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通常条件下,冷凝液体连续流动,覆盖换热管的外表面,构成液膜。由于冷凝管的壁面与蒸汽之间存在液膜,所以蒸汽在液膜外表面进行冷凝,所释放的潜热必须通过液膜才能传给管壁及管内的低温流体,液膜越厚,热阻越大,冷凝传热效果越差。改进冷凝换热的一种途径是尽快排液,减薄液膜厚度。另外,通过在换热管表面设置翅片,以增加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目前,许多冷凝换热管的表面具有翅片,虽然增加了换热面积,但是,由于翅片多为径向翅片,当换热管垂直使用时,即,轴线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时,翅片延伸方向与轴线垂直,影响了冷凝液体的向下流动和液体的均匀分布。为此,有些翅片管在其上设置加工缺口,一方面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另外造成轴向流动通道,但是由于加工的方法是在径向翅片上切出缺口,以便于冷凝液的轴向流动,但是往往缺口不能到翅片根部,因此作用有限。如,一般加工的缺口深度只有翅片高度的50%左右。
众所周知的强化换热原理是制造出三维几何形状的翅片,以增加翅片对流体的扰动作用,破坏流动的边界层,减少热阻。为了减薄翅片上的液膜厚度,加快冷凝液流动速度,特製冷凝换热管表面的翅片设置出局部的弯曲面,利用液体与蒸汽之间的弯月面下产生与外部压力之间的毛细压差驱动液体流动,更快的排出冷凝液。但是,目前冷凝翅片管的加工方法大多是沿轴向加工出连续的螺旋形肋片,然后通过在其上切割出缺口形成产品,所产生的翅片形状简单,翅片表面光滑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冷凝换热管上更快排液,具有新型翅片结构的,增加换热面积的,其结果是更好换热效率的棱锥形翅片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棱锥形翅片冷凝管,包括具有内腔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具有若干个独立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围绕高度方向的中心轴周向扭曲,呈棱锥形形状,多个翅片沿管体轴线呈规则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外表面由4个非相等的三角形表面组成,所述翅片的底部的投影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棱锥形的翅片从底面到棱锥顶部的高度为0.5~2.5mm;所述四个三角形外表面围绕中心轴的最大周向扭转角度为10~70度。
进一步的,所述棱锥形翅片在换热管表面均匀分布,相邻翅片底部轴向距离为0.3~1.5mm,周向底部距离为0.1~0.6mm;所述管体每米长度上共有7000~150000个翅片。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壁面上设置有多头螺旋槽道,所述螺旋槽道的数目为30~80条,其深度为0.15~0.35mm,宽度为0.2~0.4mm。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内壁面上设置有通过在管体外表面轧制单头螺旋槽道形成的螺旋状弧形突起,所述弧形突起的高度为0.2~0.4mm,弧形突起的螺距为10~3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翅片为扭曲四棱锥形,具有四个三角形外表面和尖顶。根据数学原理,同样体积条件下,多边形外表面的面积大于圆柱形外表面,棱锥形翅片增加了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棱锥形翅片的四个三角形外表面不完全相等,投影面为直角梯形,增加了翅片的非对称性,同时将棱锥体翅片扭转,使得光滑平整的表面产生弯曲,构成凹凸,凹处的液体与蒸汽接触界面出现弯月面,加强了毛细力,加速了翅片表面液体的流动,达到减薄液膜厚度的效果,进而达到增加冷凝换热的效果。扭曲棱锥形翅片为孤立翅片,各个翅片之间为基管表面,翅片之间形成通畅通道,方便冷凝液的周向和轴向流动,加快了液体的流动速度,同时也使得换热管上的液膜分布均匀。棱锥形顶部为针状,加速了冷凝换热管底部冷凝液的排出。换热管内壁面上的螺旋槽道或者加工出管内壁面上的螺旋形弧形突起可以破坏管内流动边界层,减低了管内换热的热阻,进而提高管内换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隔板的单开口快压机
- 下一篇:过滤式渣水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