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射搅拌式浮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1718.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1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政;段于雷;王萌萌;王登辉;李星;朱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6 | 分类号: | B03D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 搅拌 浮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粒分离的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射搅拌式浮选机。
背景技术
浮选也即泡沫浮选,是依据各种矿物表面性质的差异,从矿浆中借助于气泡的浮力,以选分矿物的过程。目前我国选矿厂和选煤厂应用较多的浮选机是喷射式浮选机和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喷射式浮选机的优点是能耗低,缺点是对矿浆浓度适应性不好,即未设置搅拌装置,当矿浆浓度较高时,矿浆混合的动力不足;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优点是对矿浆浓度适应性较好,缺点是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搅拌式浮选机,本喷射搅拌式浮选机对矿浆浓度适应性好,能够将各种不同浓度矿浆搅拌均匀,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地吸入足量空气,并使空气在浮选槽体内均匀扩散,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能耗较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射搅拌式浮选机,包括浮选槽体,所述浮选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入口和流通孔,所述浮选槽体中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刮泡装置,且支架的位于浮选槽体液面以下的架体上设置有搅拌叶轮;浮选机还包括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的喷嘴状出口的朝向设置为便于驱动搅拌叶轮旋转的方向。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转轴,所述支架主体架设固定在浮选槽体的上端,且刮泡装置设置在支架主体上;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支架主体相连,且转轴与支架主体构成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下端延伸至浮选槽体的槽底处,所述搅拌叶轮固定在转轴的下端部。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下端部与浮选槽体的槽底之间还设置有平板状的假底。
优选的,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与设置在浮选槽体槽底处的循环出口相连,循环水泵出水管的喷嘴状出口的朝向设置为便于驱动搅拌叶轮旋转的方向,且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文丘里喷射器。
所述文丘里喷射器包括设置在循环水泵出水管内的管内喷嘴,还包括设置在出水管外侧的、与管内喷嘴相连以用于抽吸空气的吸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设置彼此并联的两条,且两条出水管的喷嘴状出口的朝向设置为使得搅拌叶轮被驱动旋转的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两条出水管的喷嘴状出口沿转轴的轴线对称设置在搅拌叶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喷射搅拌式浮选机兼有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喷射式浮选机的优点,对矿浆浓度适应性好,能耗低,更加贴合实际生产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浮选槽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泵的连接管路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浮选槽体 2—轴承 3—支架 4—喷嘴
5—吸气管 6—喷嘴状出口 7—转轴 8—搅拌叶轮
9—假底 10—出水管 11—循环出口 12—刮泡器
13-入口 14-流通孔 15-第一出水管 16-第二出水管
17-进水管 18-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喷射搅拌式浮选机,包括浮选槽体1,所述浮选槽体1上分别设置有入口13和流通孔14,所述浮选槽体1中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刮泡装置,且支架3的位于浮选槽体1液面以下的架体上设置有搅拌叶轮8;浮选机还包括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的喷嘴状出口6的朝向设置为便于驱动搅拌叶轮8旋转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包括支架主体和转轴7,所述支架主体架设固定在浮选槽体1的上端,且刮泡装置设置在支架主体上;所述转轴7的上端与支架主体相连,且转轴7与支架主体构成转动配合,所述转轴7的下端延伸至浮选槽体1的槽底处,所述搅拌叶轮8固定在转轴7的下端部。
转轴7通过其轴承2与支架主体构成转动配合。
所述转轴7的下端部与浮选槽体1的槽底之间还设置有平板状的假底9。
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循环水泵18,所述循环水泵18的进水管17与设置在浮选槽体1槽底处的循环出口11相连,循环水泵18出水管的喷嘴状出口6的朝向设置为便于驱动搅拌叶轮8旋转的方向,且循环水泵18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文丘里喷射器。
所述文丘里喷射器包括设置在循环水泵18出水管内的管内喷嘴4,还包括设置在出水管外侧的、与管内喷嘴4相连以用于抽吸空气的吸气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1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修正与补偿轧钢机轧制压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新型切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