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9868.3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余永;王德成;袁洪方;陈红杰;梁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5/06 | 分类号: | A01C5/06;A01G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走 地下 渗灌 开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田间地下灌溉的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尤其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作业。
背景技术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其中春旱影响适时播种,易形成旱灾。抗旱和防旱技术包括旱地农业生物技术、旱地农业耕作技术及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由于水资源紧缺,传统的地面灌溉已不能被考虑采用,而先进的灌溉技术如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及其他微灌技术等,每亩投资在500~2000元之间,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不可能一下拿出那么多的资金,大面积地使用这类灌溉技术,而坐水更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在坐水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与灌溉及机械有关的问题,因此其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使用的坐水机械排水管大多在外部,使得机具的微小振动也会导致水排在地表,这样一方面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水在地表的经过日晒等过程后会导致土壤表层的板结。
故研究地下灌溉技术,并能够依据农时适时操作的机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所述的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包括连接挂件1、铲柱2和开沟器主体3;所述的连接挂件1和铲柱2以活动方式连接,铲柱2和开沟器主体3通 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铲柱2为空心结构;
所述的连接挂件1和所述的铲柱2靠双弹簧连接,紧固弹簧5连接连接挂件1与铲柱2相接的部分,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连接弹簧4连接连接挂件1的突出部分和铲柱2,起到遇到障碍物时的浮动作用;在连接挂件1上和铲柱2圆弧段部分6相接的部位有凹槽,铲柱2圆弧段部分6有和连接挂件1上的凹槽相吻合的突起,所述的连接挂件1和铲柱2上圆弧段部分6相接的部位的凹槽和所述的位于铲柱2上圆弧段部分6的突起紧密结合,起到遇到障碍物时可有效的地面仿形的作用;
所述的开沟器主体3左右两侧均匀分布多个小孔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故障率低,且易于维修;
(2)开沟器主体两侧均匀分布多个小孔,用于排水,在开沟器行走过程中,达到渗灌的目的,灌溉均匀且节水效果良好;
(3)连接挂件和开沟器能够产生相对浮动,当遇到障碍物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地面仿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的开沟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的铲柱和连接挂件之间连接关系的浮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1中所示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的渗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行走式地下渗灌开沟器予以说明。
将灌溉用水从铲柱2上端注入,灌溉用水经过铲柱2的空心结构,流入开沟器主体3,再通过位于所述的开沟器主体3左右两侧均匀分布的多个小孔7,随着开沟器的行走渗透到土壤中。
当遇到障碍物时,由于连接挂件1和铲柱2靠双弹簧连接,可随遇到的障碍物产生相应的浮动;同时,在连接挂件1上和铲柱2圆弧段部分6相接的部位有凹槽,铲柱2圆弧段部分6有和连接挂件1上的凹槽相吻合的突起,连接挂件1和铲柱2上圆弧段部分6相接的部位的凹槽和位于铲柱2上圆弧段部分6的突起紧密结合,遇到障碍物时,可有效的地面仿形。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或等同替换,均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9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