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散光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9837.8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姚斌;黄哲人;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408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散光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透镜,尤其涉及一种配合中大功率LED光源使用,将中大功率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并通过排列组合,在固定距离上得到一个亮度均匀面的LED散光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由于其节能环保等特点逐渐应用用于生活的各种场合,尤其是通过LED灯制作的面光源,而且使用LED面光源制作的发光平面具有功率低,亮度高,发光均匀,色彩丰富,环保节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与手机、电视、平板广告、阅读机等电子产品中。
图4是现有LED面光源的一种立体图。图5是图4的LED面光源的截面图。目前制造的LED面光源的步骤如下:在一块已经布好电路的印刷配线基板7上以较小的间距焊接LED发光芯片2,然后在LED发光芯片2焊接区域外围使用不透光且有一定反光特性的白色热固性树脂1围成一个发光区域,在该区域内填充具有能使光线透过但又具有散光和混光特性的环氧树脂5,最后在上面再增加一张散光膜6,这样便得到一块能够均匀出光的平面发光源。
但为了保证发光平面的出光亮度均匀性,印刷配线基板7上的LED发光芯片2的排列间距非常小,因此造成在很小面积上平面发光源所需要的LED发光芯片2数量非常多,使得平面发光源的成本无法降低,而且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效率底下,随着LED光源产品的大量应用,迫切需要一个生产成本较底,生产效率高的LED平面光源产品。
为了解决这些同题,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侧背LED光源的产品,且被大量的开发和使用,图6是侧背LED光源的立体图;图7是侧背LED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该侧背LED光源是采用完全透明热固性树脂1做为主体,以下简称为导光板9,LED光源8被放置在导光板9的侧面,同时由于在导光板9下表面印刷具有反光及散光特性的白色材料或成型具有散光特性的小颗粒,LED发光芯片2发出的光线被反射和散光,并通过表面到达贴在导光板9上平面的散光膜6,当光线通过散光膜6后就会得到一个均匀的发光平面;另外在该导光板9的下平面贴有白色反光膜4,侧面贴有银色包边膜3,使进入导光板9的光线只能从上表面出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但这种设计的产品由于光线在导光板9内经过的距离会比较长,将会大量损耗光线的能量,再经过多次的反射和折射,实际出光的效率会非常的底下,再则,该导光板9需要张贴比较多的反射膜及散光膜6,生产速度慢,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LED散光透镜,该LED透镜结构简单,有益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LED散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的底面为反光面,透镜本体的底面的中部设有内凹的进光孔,所述进光孔的上端面为用于光线折射扩散的曲面,所述透镜本体呈圆盘状,且透镜本体的顶面为用于光线透射的出光曲面。
作为优选,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多个凸体,凸体呈倒置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设有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安装的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镜本体,可提供一种配合中大功率LED光源使用,将中大功率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并通过排列组合,在固定距离上得到一个亮度均匀的平面,散光效果好,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LED灯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的平面图。
图4是现有LED面光源的一种立体图。
图5是图4的LED面光源的截面图。
图6是侧背LED光源的立体图。
图7是侧背LED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热固性树脂 2——LED发光芯片
3——包边膜 4——反光膜
5——环氧树脂 6——散光膜
7——印刷配线基板 8——LED光源
9——导光板 10——进光孔
20——出光曲面 30——凸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9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菠萝蜜幼态芽接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水分计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