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设备内腔面的耐磨陶瓷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9782.0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联众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6 | 分类号: | F16L5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设备 内腔面 耐磨 陶瓷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设备内腔面的耐磨陶瓷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冶金、矿山等诸多行业的输料系统中,大多采用钢材加工制成的金属圆筒里面内嵌耐磨陶瓷构件作为输送载体。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加工精度较低或不一致的原因,在工程应用中,工作介质粉尘和流体容易渗透到陶瓷构件的接缝里,对金属管道内壁造成磨损,尤其是现有的陶瓷构件其端面为平面,这样形成的接缝对防止流体从接缝处流出不能起到双层防护作用,且当相邻两陶瓷构件的端面错开时,会使得相邻端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更会影响陶瓷构件的密封效果和耐磨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结构上的不足,势必要在工艺上提高加工精度,从而导致加工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设备内腔面的耐磨陶瓷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构件的端面为凹面和凸面,能够有效解决接缝处、尤其是错开时的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耐磨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设备内腔面的耐磨陶瓷构件,所述的陶瓷构件为管状,其两端面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凸面和凹面,所述凸面径向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斜面一和平面一构成;所述凹面径向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斜面二和平面二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一和斜面二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一与轴向呈 40 °─ 60 °,所述斜面二与轴向呈40 °─ 60 °。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陶瓷构件端面的斜面倾斜方向和流体的流动方向一致,使流体不容易渗透到陶瓷构件的接缝里。
2、本实用新型陶瓷构件端面的凹面和凸面结构,其独特的斜面和平面设计,使其密封效果更好,即使流体渗透到接缝斜面里,平面会起到第二层防护效果,有效防止流体渗入陶瓷构件的接缝处,进而避免流体接触到设备的内腔面,防止内腔面受到磨损。
3、本实用新型的两端面,即使接缝处出现一定程度的错开,由于其双层防护的作用,也不会影响陶瓷构件的密封效果和耐磨效果,进而降低了对于陶瓷构件端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陶瓷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陶瓷构件错开示意图;
其中:1、陶瓷构件,2、凸面,3、凹面,4、管体,21、斜面一,31、斜面二,22、平面一,32、平面二,5、第一错开部,6、第二错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设备内腔面的耐磨陶瓷构件,陶瓷构件1为管状,其两端面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凸面2和凹面3,以实现相邻的陶瓷构件1能够首尾插接,进而保证相邻陶瓷构件相接端面之间的密封性能;其中的凸面2径向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斜面一21和平面一22构成,斜面一21与轴向呈 40°─ 60 ° ;其中的凹面3径向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斜面二31和平面二32构成,斜面二31与轴向呈 40 °─ 60°。且斜面一21和斜面二31平行设置。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陶瓷构件的具体应用,即将其嵌装在管体4的管腔内。具体的,陶瓷构件1为多个陶瓷片沿轴向拼接在一起,斜面一21与斜面二31平行设置,且斜面一21与斜面二31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陶瓷构件1的斜面一21与斜面二31的方向平行设置,使流体不容易渗透到耐磨陶瓷构件的接缝内,斜面和平面的结构设计,即使少量流体渗透到斜面里,也可以通过相邻平面的对接处对流体的渗透起到第二层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联众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联众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9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压接邦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压脉冲与低压电路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