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8489.2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虎;徐兴;刘群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陵鸿博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码 涡旋 并联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机组,尤其涉及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系统,多为单机制冷机组为一个或多个冷库提供冷量,在制冷空调领域通常称为“压缩冷凝机组”。近些年,也有不少公司研制开发了“并联机组”,此并联机组为多台同型号的制冷压缩机并联运行,靠压缩机的“开”或“停”来提供不同的制冷能力,即所谓的“多级能量调节”,如图5所示,给出了同型号的四台制冷压缩机并联的能量级数情况。以并联机组为主机的制冷系统,虽有节能、运行可靠、结构紧凑、智能化控制程度高、保护功能完善、对电网的冲击较小等优点,但由于并联机组提供的制冷能力是台阶状的“有级”的多级能量,在冷量区内不能实现连续可调,所以节能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并联机组在冷量区内不能实现连续可调,节能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包括回气集管、吸气过滤器、油位控制器、油路过滤器、排气集管、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供液集管和电控箱,所述并联机组包括至少一台数码涡旋压缩机和至少一台涡旋压缩机,所述数码涡旋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均设有油位控制器,所述回气集管连接所述吸气过滤器,所述吸气过滤器连接所述数码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所述数码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连接所述排气集管,所述排气集管连接所述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所述供液集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气集管、吸气过滤器、油位控制器、油路过滤器、排气集管、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供液集管、电控箱、数码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均设于机架上。
优选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数码涡旋压缩机的数量为一台,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数量为三台,所述油位控制器为电子油位控制器,所述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针对普通并联机组能提供的能量调节只能是“多点式”的,通过至少一台数码涡旋压缩机和至少一台普通涡旋压缩机组成的并联机组,实现数码涡旋并联机组提供的能量调节是“多线式”的,在冷量区内实现连续可调,为冷库的精确控温提供了可能,可以将冷库的库温控制在±0.5℃。数码涡旋并联机组提供了连续的制冷能力输出,所以,与现有的普通并联机组相比,其蒸发温度非常稳定,并且压缩机的开停次数大大降低。
从而,数码涡旋并联机组与普通并联机组相比,有如下显著优点:
1. 压缩机不易出现频繁开停,比普通并联机组节能10%以上;
2. 压缩机不易出现频繁开停,数码涡旋并联机组的使用寿命更长;
3. 以数码涡旋并联机组为冷源的制冷系统,蒸发温度非常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具备现有并联机组所具有的运行可靠、结构紧凑、智能化控制程度高、保护功能完善、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小等优点外,最突出的有点是比现有的并联机组更节能。该种数码涡旋并联机组不易出现频繁开停,比普通并联机组节能10%以上,且使用寿命更长,以数码涡旋并联机组为冷源的制冷系统,蒸发温度非常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说明图;
图5是普通并联机组的能级情况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级情况示意图;
其中:1-机架,2-回气集管,3-吸气过滤器,4-油位控制器,5-油路过滤器,6-排气集管,7-油分离器,8-冷凝器,9-储液器,10-干燥过滤器,11-供液集管,12-电控箱,13-数码涡旋压缩机,14-涡旋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陵鸿博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陵鸿博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8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