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数控破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7538.0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涂桥安;何斌辉;于春水;陈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L7/02 | 分类号: | B27L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数控 破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材加工机械领域,主要涉及竹凉席生产中将圆形竹筒经一次撞击剖分成竹条并实现自动换刀和自动上料的一种新型数控破竹机。
背景技术
竹凉席生产工序主要有:破竹、开片、刮青、拉丝、编织、缝边等。破竹是生产竹凉席的第一道工序,每年竹凉席生产用的破竹机需求在1000台以上。目前国内使用的破竹机仍是80年代设计的一种老式的破竹机,其推板由安装在工字梁两边的链条驱动,上料、换刀均依靠人工。老式的破竹机工作时,由于带动推板运动的心轴安装在驱动链条的一侧,形成偏载,所以常使驱动链条断裂;由于竹筒直径大小不一,老式的破竹机中又没有设置竹筒直径测量装置,所以破竹时需根椐操作工的经验目测竹筒小头直径后根椐竹筒小头直径的大小更换刀片数量不同的组合刀,如果目测不准确,有时会造成竹材的浪费,有时会使剖开的竹片宽度有很大的误差(比如:要求剖开的竹片小头宽度为25mm,等宽加工后拉丝5根,每根竹丝宽度5mm;设竹筒小头内孔直径为79.6mm、内周长250mm,正好可剖10片;若目测不准,用的是9片组合刀,则竹材浪费10%;若用11片组合刀,剖开的竹片宽度只有22.7mm,等宽加工后拉丝5根,每根竹丝宽度只有4.5mm,竹片宽度不满足要求,且等宽加工时定位也不准确),同时组合刀具和竹筒不能实现自动对心,也会使剖开的竹片宽度产生误差,有时剖开的每片竹宽甚至相差很大;另外,由于上料、换刀均依靠人工,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大,每台破竹机至少需要操作工两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数控破竹机,主要解决破竹过程中的驱动链条断裂、自动上料、自动换刀及自动对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数控破竹机,包括床身导轨、转动机构、驱动链、竹筒上料机构、竹筒直径测量装置、步进电机、刀盘组合部件、竹筒定心组合部件、传动系统、摆动机构、推板组合部件、吊锤组成,其特征是:床身导轨上装有推板组合部件,在两个导轨中间设有带动推板组合部件来回运动的驱动链,床身导轨的前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刀盘组合部件,床身导轨的右则布置有竹筒上料机构,床身导轨左上方安放有两个可移动的竹筒定心组合部件。破竹前,推板组合部件停在床身导轨最前端,转动机构中的竹筒支承杆处于水平,两个竹筒定心组合部件位于床身导轨左侧;启动传动系统电机,推板组合部件在驱动链的带动下向床身导轨尾部移动,同时竹筒上料机构将竹筒输送至转动机构中的竹筒支承杆上,此时竹筒小头正好位于竹筒直径测量装置中;当推板组合部件前端退离竹筒直径测量装置的间距大于竹筒长度时,两个竹筒定心组合部件移至床身导轨的中间位置,随后测量过直径的竹筒被送入两个竹筒定心组合部件中,同时根椐测量出的竹筒小头直径和要求剖开竹片的宽度由控制程序计算出竹筒能剖开的片数,然后步进电机带动刀盘组合部件中的刀架转动,将对应的组合刀转至与竹筒对心的位置锁住,驱动链继续带动推板组合部件运动至床身导轨尾部停下;然后传动系统换向,驱动链带动推板组合部件向组合刀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推板组合部件前端与竹筒接触,再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竹筒前端与组合刀接触,此时破竹开始,两个竹筒定心组合部件在吊锤的带动下同时移至床身导轨左则,推板继续前行直至床身导轨前端,竹筒被剖成竹片;传动系统换向,推板组合部件在驱动链的带动下沿床身导轨开始退回,其余动作同上,如此循环往复。
所述的驱动链由两条滚子链、两个长销轴、心轴、滚子组成,心轴上有两个孔,孔距等于滚子链的链节距,两个长销轴穿过心轴后两端再分别穿过两条滚子链上的套筒和外链板,滚子空套在心轴上,安装时将推板组合部件中间下方的竖板置于两条滚子链之间,而心轴及滚子位于推板组合部件中间下方竖板的U型槽中;当驱动链来回运动时,两条滚子链之间的心轴及滚子将带动推板组合部件沿床身导轨运动,从而实现了破竹和空回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7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