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支模的对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6652.1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乾兴;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施工现场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拉装置,尤其是涉及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支模的对拉装置,广泛用于施工现场的模具固定。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见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按预定性能设计和制作混凝土,研制轻质,高强度,多功能的混凝土新品种。利用现代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利用工业废渣作原材料等,都是今后需要不断解决的课题。
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由于是固液混合状态,开始无法进行有效成形,因此混凝土需要采用一些护板进行模具支架,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将模具进行支持的连接的装置,保证模具形态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支模的对拉装置,该对拉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能够将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精确固定,适合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保证了模具的形态稳定,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支模的对拉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螺栓柱,所述螺栓柱的外壁上套合有螺帽;所述螺帽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其中一侧焊接在螺帽的侧壁上,且固定板的底端与螺帽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固定板为长方体结构。固定板可以采用多种形状,但是底部需要与螺帽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内,保证接触过程受力稳定。
所述螺栓柱的表面为全螺纹,且螺帽能沿着全螺纹移动。为了加大使用的范围,螺栓柱上布满螺纹,螺帽能够在螺栓柱上移动。
所述支撑座和螺栓柱之间设置有若干块肋板,所述肋板的侧壁分别与支撑座和螺栓柱垂直焊接。
所述肋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螺栓柱的两侧。肋板的数量不限定,均匀分布在螺栓柱的周围。
所述螺栓柱垂直焊接在支撑座上。垂直连接使得支撑座与模板的接触面积更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对拉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能够将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精确固定,适合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保证了模具的形态稳定,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座;2—肋板;3—螺栓柱;4—螺帽;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支模的对拉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有螺栓柱3,所述螺栓柱3的外壁上套合有螺帽4;所述螺帽4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其中一侧焊接在螺帽4的侧壁上,且固定板5的底端与螺帽4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之间的自重,通过螺栓柱3实现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紧固,混凝土浇筑出的质量更高。
所述固定板5为长方体结构。固定板5的形状不仅仅是长方形,只要保证底面与螺帽4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均可,且固定板5的面积要大于螺帽4的底面积,使得与模板的接触面积更大,对拉过程单位面积受力更小,对拉的效果更好。
所述螺栓柱3的表面为全螺纹,且螺帽4能沿着全螺纹移动。螺栓柱3的表面为全螺纹,增大螺帽4的移动距离,对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模板均能实现其功能,且全螺纹保证螺帽4在螺栓柱3的任何部位均能固定.
所述支撑座1和螺栓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块肋板2,所述肋板2的侧壁分别与支撑座1和螺栓柱3垂直焊接。肋板2用于支持螺栓柱3,保证螺栓柱3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6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