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沉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813.1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7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冯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召文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沉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上的一种沉井,尤其是一种组合式沉井。
背景技术
沉井的结构是适用于地面道路、庭院等处地下管道、电缆等的铺设而修建的,制造沉井时是先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的沉井坑,然后在坑壁的四周进行砖石的垒砌。这样施工形式比较复杂,不仅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而且沉井的稳定性也不好,对城市建设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沉井施工时费时费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沉井,该沉井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支撑较大的载荷,便于携带运输,而且使建筑施工省时省力,成本较低,还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多种情况,对城市的广场、道路及庭院的建设等都有较好的影响意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组合式沉井包括井盖、上沿圈、过渡段、连接圈、左半体、底基座、右半体;该组合式沉井设有一个底基座,底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左半体和右半体,左半体和右半体之间紧密嵌合在一起组成整个井体,井体上部通过连接圈与过渡段相连,过渡段上端与上沿圈紧密连接,上沿圈上盖有井盖,此外过渡段也可以根据需要分成左右两部分,使用时嵌合成一个整体即可。使用时,将底基座、左半体、右半体、过渡段、连接圈和上沿圈固定组合成一个整体,平整放入指定位置后进行填埋固定便可以完成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沉井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支撑较大的载荷,便于携带,而且使建筑施工省时省力,成本较低,还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多种情况,对城市的广场、道路及庭院的建设等都有较好的影响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剖面示意图。
图1中,1.井盖,2.上沿圈,3.过渡段,4.连接圈,5.左半体,6.底基座,7.右半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该组合式沉井包括井盖1、上沿圈2、过渡段3、连接圈4、左半体5、底基座6、右半体7;该组合式沉井设有一个圆盘形的底基座6,底基座6上固定安装有可以吻合组装的左半体5和右半体7,左半体5和右半体7之间紧密嵌合在一起组成整个井体,井体上部通过连接圈4与过渡段3相连,过渡段3上端与上沿圈2紧密连接,上沿圈2上盖有井盖1。使用时,将底基座6、左半体5、右半体7、过渡段3、连接圈4和上沿圈2放入预先挖出的坑中,用水泥固定组合成一个整体后进行填埋固定便可以完成施工。
在图1中,该过渡段3、左半体5和右半体7为若干个分体的组合体,分别为2~8段的结构,这样更便于运输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召文,未经冯召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滑触线温度补偿器的加固装置
- 下一篇:双侧四翼板重力式沉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