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帘拉绳的导轮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346.2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3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明 |
主分类号: | A47H3/10 | 分类号: | A47H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拉绳 导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窗帘拉绳的导轮座改良,尤指一种可供窗帘拉绳卷绕以利顺畅传动的导线作用,可以稳定供拉绳来回传动而避免发生夹扯拉绳。
背景技术
窗帘的帘片或帘布大多是经由拉绳所传动的,而在上轨中卷线器输出拉绳往下连动帘片(帘布)的转折处都必须设置导轮座,促令拉绳可以经由绕设导轮座后的角度转折而顺畅带动上轨下方的帘片进行启闭操作。
在现有导轮座的结构设计中,导轮座由框座供导线轮枢接所组成(以导线轮的外凸轴心进行枢接,由于枢接转动的旋转稳定性并不在此探讨,因为不再深述),并在框座内部的导线轮两侧设置直径较大的限位轮以防止拉绳受力拉扯时产生过大的左右摆动(如图1、图2所示,限位轮与框座的内墙面具有间隙以避免产生摩擦阻力),因此导轮座的导线轮可以相对框座顺利转动而让拉绳操作更形顺畅。然而随着窗帘尺寸愈来愈大型化,而且导轮座都是大量生产而具有尺寸公差及安装或环境温度的不同影响下,导线轮本来就具有相对框座水平左右偏移的裕度,所以当使用者启闭帘片的速度较快而导致拉绳在导线轮外部迅速传动时,导线轮处的拉绳一定会产生较大的左右摆动及上下弹跳的不稳定现象,因此往往在长时间操作下就会因为拉绳越上限位轮而卡在限位轮与框座内墙面间的缝隙里(导轮座设置在上轨内,而导线轮是枢接在框座内,所以限位轮也无法单纯以尺寸加大的方式来解决此一问题,),造成夹扯拉绳的卡死现象。
本创作人鉴于上述的各项缺失,深觉现有导轮座在长久操作下都易于出现拉绳卡死的问题,且因为导轮座的设置位置较高而操作原理也不是每个使用者都懂的影响下,易造成业者维修成本的增加,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窗帘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虑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各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窗帘拉绳的导轮座改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窗帘拉绳的导轮座改良,主要该导轮座由框座供导线轮枢接所组成,其中导线轮两侧限位轮的外肩部对应凸伸入框座内墙面所凹设的轮槽中,促使两侧限位轮外肩部的距离大于框座两侧内墙面的距离。
其中,以导线轮端面构成外肩部而凸伸入框座的轮槽中。
其中,导线轮为一圆杆设计,令两端构成外凸轴心而枢接框座,促使外凸轴心的端面形成外肩部以容设于框座的轮槽中。
其中,限位轮是完全容置在轮槽中。
其中,限位轮是深入容置在轮槽内。
其中,导线轮的杆径是朝向中央渐缩,且框座内墙面向内延设多个翼片。
其中,导线轮的杆径具有朝向中央渐缩的设计。
其中,框座内墙面向内延设多个翼片,由翼片限制拉绳的摆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因此在实施后将可提供下述的效能: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令导线轮两侧限位轮的外肩部对应凸伸入框座内墙面所凹设的轮槽中,促使限位轮的外肩部是进入轮槽内部,所以在两侧限位轮外肩部之间的实际相对尺寸大于框座两侧内墙面的间距时,可以确保限位轮与框座内墙面间不会产生缝隙,因此即使因为大量生产而具有尺寸公差或安装、环境温度(热胀冷缩)的不同影响下,或者导线轮相对框座左右偏移的裕度都不会造成限位轮与框座内墙面存在缝隙的现象,所以当拉绳在导线轮外部迅速传动时,导线轮处的拉绳就算产生较大的左右摆动及上下弹跳的不稳定现象,越上限位轮的拉绳也可以再度顺利滑落,不虞造成拉绳被缝隙夹扯而卡死的问题。因此可供使用者长久操作使用而保持稳定性,降低业者维修的成本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结构图。
图2:是现有操作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参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又一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又一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续一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续又一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框座 11:内墙面
111:翼片 12:轮槽
2:导线轮 21:限位轮
211:外肩部 212:内肩部
22:外凸车由心 3:拉绳
4:帘片 10:导轮座
100:窗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明,未经林世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退浆废水中PVA的去除装置
- 下一篇:卷线机上的被动移动顶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