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遮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200.8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焕胜 |
主分类号: | B60J9/00 | 分类号: | B60J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遮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雨装置,尤其是指用在汽车车门上的汽车门遮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使坐车者旅途中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人从打开车门、将伞伸出车门上方撑开来再下车、关紧车门,或者上车前先打开车门、将伞从车门上方往车内收起、关紧车门时,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上下车者、车门内侧、甚至车内都会被雨水淋到,遇到大雨时被淋得更为严重。当前,乘车者在下雨天要上车时,只能迅速收起伞跑上车,或下车时迅速开车门、撑开伞,以尽量减少雨水的侵袭,但是不能完全从实际上解决上下车被雨水淋湿的问题,这时,我们需要一种在我们上下车的时候帮我们遮风挡雨的装置,让乘车者从容地上下车时免受淋雨之苦,这正是本申请人的目的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为乘车者上下车时遮雨的汽车门遮雨装置。
一种汽车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连接部、拉伸卷篷和车门连接部;所述的拉伸卷篷包括有遮雨布、连接在遮雨布两侧的卷轴和活动轴,所述的遮雨布能卷入卷轴的轴腔内并可沿着卷轴活动拉伸;所述的车顶连接部连接在车顶靠车门的框边处,所述的卷轴固定在车顶连接部的开口槽中;所述的车门连接部一端安装在活动轴上,另一端安装在车门上边的车窗边处。
在对上述汽车门遮雨装置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的卷轴轴腔内设有能使遮雨布卷入复位到卷轴轴腔内的扭簧。
在对上述汽车门遮雨装置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卷轴是空心轴,中间设有横轴穿过,横轴两端设置在开口槽两端的轴孔中。
在对上述汽车门遮雨装置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车门连接部为套钩结构,其一端是能滑套在活动轴上的开口套,另一端是钩在安装车门雨挡上的钩嘴。
在对上述汽车门遮雨装置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活动轴两端设有防止车门连接部滑出的挡塞;在所述挡塞上开有供遮雨布端部插入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遮雨布是利用其一端的车顶连接部固定悬挂在车顶靠车门的框边处,另一端的车门连接部连接在车窗边处,这样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就在车门上方形成了一个遮挡空间,从而使乘车者在上下车时免受淋雨之苦,也避免了雨水淋湿车门内侧和车内,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为乘车者上下车时遮风挡雨,从实际上解决了上下车被雨水淋湿的问题,让乘车者从容地上下车时免受淋雨之苦;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中,它使遮雨布的伸缩更加灵活,通过扭簧实现遮雨布的拉伸复位功能,使遮雨布在关车门时能够自动缩回卷轴内,或者在暂时不使用遮雨装置时让遮雨布连同活动轴缩回靠到卷轴上,这样既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和整车的美观,又可以随时安装或拆卸遮雨布,以满足不同时侯的使用需要;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中,它的卷轴转动连接在车顶连接部上,使遮雨布的伸缩更加灵活,而车门连接部为套钩结构,其一端是能滑套在活动轴上的开口套,另一端是钩在车门雨挡上的钩嘴,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拆装。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收合复位状态);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拉开状态);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汽车上时的使用状态立体图(车门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门遮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3所示,包括车顶连接部1、拉伸卷篷2和车门连接部3;所述的拉伸卷篷2包括有遮雨布7、连接在遮雨布7两侧的卷轴5和活动轴6,所述的遮雨布7能卷入卷轴5的轴腔内并可沿着卷轴5活动拉伸;所述的车顶连接部1连接在车顶靠车门的框边9处,所述的卷轴5固定在车顶连接部1的开口槽11中;所述的车门连接部3一端安装在活动轴上6,另一端安装在车门上边的车窗边10处,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焕胜,未经黄焕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